摘要:摸到腹部的人说,大象就像墙壁一样。电影《末代皇帝》有一个片段,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一起练习书法,溥仪看到弟弟竟然穿了黄色的衣服,于是命令他赶紧脱下,因为黄色,只有皇帝才能穿。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里,世纪好后爸孟叔叔,在马飞妈妈询问马飞学业情况的时候,他也同样问了同一个问题。
马飞妈妈选择了先听坏消息。
“坏消息是马飞被学校开除了。”
“那好消息呢?”
“好消息是学费全退。”
坏消息和好消息,其实不过是事实真相的不同组成部分而已。
但是我们的价值观总是“指使”我们“报喜不报忧”,选择性接收我们相信的、爱听的“真相”。
乍一看上去,每一个人都把“独立思考”四个字贴在脑门上,但每一个人又都被“局部”真相牵着鼻子走。
局部真相:1+1≠2
我们观察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我们看到的又不是同一个世界。
就比方说印度耆那教“盲人摸象”的故事:
摸到腿的人说,大象就像柱子一样;
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就像绳子一样;
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就像树枝一样;
摸到腹部的人说,大象就像墙壁一样;
摸到象牙的人说,大象就像烟斗一样;
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就像扇子一样。
他们确实都摸到了大象,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摸到了大象的局部。
并且,把他们感受到的局部连在一起所描绘出来的大象,一定是偏离大象的本来面目十万八千里的。
也就是说,真相本身是复杂的、多变的,包含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内在逻辑。
它不是玩拼图游戏,局部事实拼在一起,并不能够构成真相的全部。
选择性真相:装在套子里的人
你所见到的,80?是别人想要给你看到的。
电影《末代皇帝》有一个片段,溥仪和他的弟弟溥杰一起练习书法,溥仪看到弟弟竟然穿了黄色的衣服,于是命令他赶紧脱下,因为黄色,只有皇帝才能穿。
“可这是普通的杏黄。”
“那是皇上的明黄。”
“可是你不再是皇帝了。现在有一个新皇帝,他把辫子剪了,不光有骆驼,还有车。”
然后,溥仪生气了,围绕着书桌就要追着溥杰大打出手。
这时,侍从大脚制止了,他说皇帝永远是皇帝。
溥仪让大脚证明给他看,让他喝了墨水,大脚一点没犹豫,喝光了墨水。
但是赌气的溥杰执意要让溥仪知道真相,让他看到一墙之隔外真正的“皇帝”——袁世凯。
他们俩爬到了墙上,溥仪目睹了墙外的世界,失望极了。
“为什么要在这儿砌堵墙?”
”只是一堵墙而已,皇上,什么都没变。”
“你在撒谎。”
然后溥仪走到太傅面前问道:
“太傅,我还是皇帝吗?”
“在紫禁城内您永远是皇帝,但在外面不是。”
“我一点不明白。”
“外面是民国,还有个总统。”
迫于时局,溥仪成了“紫禁城皇帝”,他依然保留皇帝的名头,却不在享有皇帝的权力,而一个失去统治权的皇帝,又如何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皇帝呢?
主观真相:傲慢与偏见
大部分人,其实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读历史,你会了解到,偏离于事实真相的偏见,最常见的两个代表便是“文字狱”和“红颜祸水”。
“没有比被倾听者误解的真相更糟糕的谎言了。”
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片段,靖安司何监询问死囚张小敬是否听说过一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大街小巷都在传诵,张小敬自然是听过的。
何监又问,是否听说过别人是如何在圣人面前解读这首诗的,见张小敬不作答,何监自言自语道:
“碧玉妆成一树高:太子已经成势了;
万条垂下绿丝绦:朝中追随者众;
不知细叶谁裁出: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呢?
二月春风似剪刀:圣上似暖还寒的态度,正是始作俑者呀。”
张小敬问何监:“究竟是不是你本意呢?”
“圣人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究竟太子有没有结党之事呢?”
“圣人说有就有。”
圣上(剧中人对皇帝的称呼)杜绝太子结交年轻朝臣,如果发现,便是结党谋逆的嫌疑,可定死罪。只有李必,修道十年,似闲云野鹤,与太子交往不受怀疑。
而所谓“红颜祸水”,也只不过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真猛士鲁迅曾在《且介亭杂文·阿金》写道: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旦己亡殷,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那些古老的话。
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是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
但向来男性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真相和人一样,是个多面体
真相往往受限于时间、空间和角度。
所以,“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白天它不懂夜的黑”。
也因此,当我们对某一个主题一无所知时,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影响。
“你们女人就是物质。”
“你长得那么好看又有钱,应该没有烦恼吧?”
“你说说那些跳楼的人,不怕死却不敢活下去……”
然而,大部分人所认同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听上去“无比正确的”就一定是真相吗?
在做新媒体之前,我是一名城市新闻记者,新闻采写工作教会我一样东西,并且它深深影响了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同一件新闻事件,想要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真相,我们需要掌握多个信源(也就是信息来源)。
举一个我和编辑们时常提到的例子:
如果当下有一个车祸现场,受害人通常倾向于把问题描述得严重一些,肇事者通常倾向于把问题描述得轻一点。
交警要立案,记者要报道,除了询问当事人,还得向目击证人求证,以及调出监控回放查看。
如此,才能大致还原事发全貌。
你看,其实我们人类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
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却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并且,我们还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大概率忽略了环境以及他人的影响。
毕竟,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善良的女性总是更容易被渣男欺骗,从来和受骗女子学历无关;
完美的妻子也更容易原谅出轨的丈夫,从来和受害女子赚钱能力无关。
因为,善良又纯真的女子,总是更倾向于选择只看世界美好的一面,包括她身旁的男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