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暹罗湾海域,泰国海军战舰一直寻找法国远东舰队的踪影。泰国海军花重金打造的舰队元气大伤,此后,残余力量也没再发挥任何作用,在法国舰队返航时候,泰国的轰炸机才对其实施攻击。


70多年以前,泰国海军在亚洲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有种说法称,二战期间亚洲只有日本、中国和泰国三个独立的国家。

虽然这种说法不准确,但也反映出泰国当时在外交领域有其独到的地方。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泰国的前身暹罗利用外交策略巧妙地游走在列强之间,保持住了独立的地位。

这期间,暹罗主动与日本交好,随着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后经政变,军人政府上台掌握了国家政权。



历史上泰国和法国之间为对法属印支的某些原属泰国的地区存在争议。

随着德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法国最终沦陷。

泰国军政府认为这是出击法国、夺回失去领土的大好时机。

泰国的这种想法也得到了日本的支持。

1940年10月,法国维希政府拒绝泰国全部的领土要求,泰国军政府开始用战争相威胁。

英日调停无果后,法泰战争爆发。


由于陆上形势吃紧,法军决定在海上发起进攻。

在暹罗湾海域,泰国海军战舰一直寻找法国远东舰队的踪影。

1941年1月17日清晨,以“拉模特·毕盖”号轻巡洋舰(9000吨)为首的法军分遣舰队主动向港口内泰国军舰发动突袭,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以近乎零伤亡的代价摧毁了泰国海军的主力。

其中,拥有203毫米口径舰炮的重型海防舰“吞武里”号被击毁。

法国海军除若干水手受伤外无一阵亡。

泰国海军花重金打造的舰队元气大伤,此后,残余力量也没再发挥任何作用,在法国舰队返航时候,泰国的轰炸机才对其实施攻击。


亚洲第二海军就这样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毁在了法国远东舰队手里。

然而,法国海军的胜利没有换取政治上的利益。

法国维希政府听命于德国,因此也要看日本的脸色。

日本随后将舰队开进泰国海域,在军事威胁下法国放弃了争议领土。

当时法国维希政府连国家主权都能出卖,更谈不上远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由此可见,打着“曲线救国”旗号的卖国组织不可能去真正的争取国家利益,如汪精卫之流的曲线救国就完全是一种卖国的行为。


泰国以当时的国力能够组建出如此规模的一支舰队,说明其在战略上已经意识到了海军的重要作用,值得肯定。

但是在技术层面,泰国对海军力量构成认识不清晰,还有就是缺乏有效使用海上力量的技巧。

泰国海军虽然舰炮威力更大,也都是清一色的日制舰艇,但战舰吨位跟法军不在一个量级。

即使法国远东舰队长时间处于“荒芜”状态,其战术素养的基本“功底”依然深厚。

相较于泰国,法国海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有设计、研发先进海军装备的技术优势;

有一大批相对高素养海军官兵等等。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法国远东舰队在实战中能把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