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这部《真相》中,母亲法比安、女婿汉克、已故女演员莎拉和“小莎拉”玛侬四人,都是要么将戏中角色延续到生活,要么为了专注表演而忘却现实。甚至可以说,相比法比安本人,莎拉更像是陪伴她成长的母亲。

今天咱们来聊一部特殊的法国电影,也是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片——《真相》。

之所以说它特殊,是因为这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继《小偷家族》戛纳夺魁后的首部作品,也是他离开本土文化语境、迈向国际合拍的试水之作。

影片的卡司阵容十分华丽——

女主由凯瑟琳·德纳芙和朱丽叶·比诺什两位法国影后担纲,她们在片中饰演一对母女;

男主则是即将开拍《爱在》系列第四部的伊桑·霍克,他演的是朱丽叶·比诺什的丈夫。

这样一部星光熠熠的作品,在上映后迎来了两极化的口碑评价——

有人说它是是枝裕和的水准之作,也有人认为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甚至说它是一部自我重复的作品。

正因为存在争议,《真相》目前在豆瓣上只有7.2分,相比导演的其他旧作逊色不少。

但它真如评分显示的那么不尽人意吗?其实并不尽然。

影片取材自是枝裕和执笔的舞台剧《斗篷》,主角是一对同在演艺圈工作、却又彼此疏离的母女。

德纳芙饰演的母亲法比安是一位影坛巨星,多次摘得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的凯撒奖桂冠,年逾七十不肯退休,对表演事业充满热情。

但在银幕之外,她为人刻薄虚荣、劈腿情史丰富、疏于照顾家庭……

总而言之,她既不是一位好情人,也不是一位好母亲。

而比诺什饰演的路米尔,是一位影视编剧,也是法比安的独生女。

由于父母过早离婚、母女矛盾重重,她成年后便远赴纽约生活,与美剧演员汉克结婚,生下了女儿夏洛特。

近来,因为得知母亲将出版回忆录,路米尔才带着丈夫女儿回到巴黎娘家。

她表面上以庆祝为名,但到达后的当晚就迫不及待地要来样书,连夜挑出了所有虚构部分。

正如路米尔预料,母亲的这本自传里谎话连篇,不仅塑造出母女情深的假象,还对因她而死的闺蜜莎拉只字未提。

与此同时,法比安还刚接演了一部讲述母女关系的科幻片,《关于我母亲的回忆》。

影片讲的是未来世界中,一位患有绝症的母亲为了活命,只能长期在太空中生活,每隔七年回地球看一次女儿。

随着时光流逝,女儿不断长大衰老,变得雪鬓霜鬟、步履蹒跚;而母亲却始终如记忆中一般,容颜永驻。

她在片中出演配角,也就是老年版的女儿。

而饰演母亲的,是当红花旦玛侬。她因为长相酷似传奇女演员莎拉(也就是法比安曾经的闺蜜),一直被法国观众寄予厚望。

正因如此,法比安对玛侬存有诸多挑剔:

不是嫌她排面大、给自己加戏,就是觉得她卖弄演技不真诚,甚至连养猫这件事,也成为对方为人狡诈、野心勃勃的佐证。

而同样身在片场的路米尔,却渐渐从玛侬身上,找回了一段有关莎拉的封存记忆——

当时由于母亲忙着拍戏、无暇顾及家里,经常是莎拉带着路米尔去片场玩耍,或者陪她参加校园舞台剧的演出。

甚至可以说,相比法比安本人,莎拉更像是陪伴她成长的母亲。

后来有一次,就在莎拉专心为新电影做准备时,法比安却通过潜规则抢走角色,还摘得了影后桂冠,闺蜜俩为此爆发了激烈争吵。

没过多久,莎拉在酒后跳海身亡。

这一度让年幼的路米尔痛苦自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童年阴影。

而在见到酷似莎拉的玛侬后,路米尔多年来对母亲的怨恨和不满,全都被唤起。

在当天晚上的家宴上,她忍不住旧事重提,掀起了一场母女撕X的家庭大戏。

整体看下来,这部《真相》虽然将故事背景挪到了法国巴黎,但仍然是一部打着是枝裕和烙印、描绘家庭琐碎与细腻情感的作品。

从影像基调上来看,它既延续了导演惯有的含蓄内敛,又融入了法式的优雅和明亮,并以纪录片式的镜头将这个温情安静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文本层面来看,它一方面承接原版舞台剧的命题,探讨的是以戏为生的演员职业,如何模糊了生活与艺术的虚实界限。

这种不疯魔不成活式的探讨,跟咱们之前聊过的德国影片《壳中裂缝》主题有些相似。

那部电影讲的是一位天资平庸的表演系女学生,为了演好舞台剧,不惜打破现实边界、将戏中人设代入到生活里,一度在崩溃自残的边缘来回试探。

而在这部《真相》中,母亲法比安、女婿汉克、已故女演员莎拉和“小莎拉”玛侬四人,都是要么将戏中角色延续到生活,要么为了专注表演而忘却现实。

比如汉克,明明是因为酗酒成瘾不得不戒,却为了在众人面前挽尊,谎称自己是在争取一个重要角色。

比如法比安,为了将饱满情绪留到镜头前,宁愿在现实中保持疏离孤立,甚至伤害女儿、背叛朋友。

在她看来,只有那些本职工作失败、演不好戏的演员们,才会将注意力放在慈善公益、政治活动,以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而另一方面,透过影片的“戏中戏”,我们不难看出《真相》延续了是枝裕和一贯钟情的创作母题——缺席的母(父)爱。

那个“七年等一回”的科幻设定,正好映射了法比安在母亲角色上的失职,以及路米尔对母爱与关注的渴求。

所以她才会对法比安说,“你也在太空船上度过了一些时间”。

在得知法比安出版新书后,她特地以“人生赢家”的姿态拖家带口地回到巴黎,除了想揭穿自传里的谎言外,还想让对方感受到嫉妒与挫败。

但谁知,母亲压根看不上这位美剧演员女婿,言辞间无时无刻不透着轻视与高冷。

直到拍摄《关于我母亲的记忆》的过程中,法比安通过扮演“女儿”的角色体验身份转换,才终于了解到女儿的心境,母女俩产生了和解的契机。

就像片名所暗示的,法比安虽然不是个称职的母亲,却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关注着女儿成长。

她会跑去学校偷看女儿的舞台剧,为女儿接演儿童奇幻电影,甚至对莎拉产生了嫉妒之心。

此前,在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中,这类“缺席”大多发生在父亲身上。

比如《步履不停》中,总是远离家庭、独处一室的父亲;《如父如子》中,让妻子“丧偶式育儿”的父亲;《无人知晓》中,集体缺席孩子人生的父亲;《海街日记》中,一开场就举办葬礼的父亲……

这种缺席,既与是枝裕和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二战后日本社会的父权崩坏,所造就的父子至亲间的疏离有关。

而相比以上作品,《真相》只是聚焦家庭的分崩离析、艺术与现实的界限矛盾,却缺少了社会文化层面上的支撑,显得相对单薄了不少。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导演做出了不少“东西合璧”的尝试——比如通过日常化的家庭料理场景,为影片增添不一样的亲密情感氛围;比如以日式家庭片的缓慢节奏,来呈现法国家庭的生活日常等。

总体而言,这部跨越文化语境的合拍电影,虽然与导演的几部代表作略有差距,但它绝对算得上有诚意、有亮点,也不乏解读空间。

更何况,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我们肯定的尝试。与其质疑导演在法国拍片是否水土不服,不如期待他在这次的尝试后,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精彩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