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这个字,具有多重含义,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有着不同表达。

普通家庭中,他是一家之长,子女们尊称的“父亲”,各个行业中,他又成传艺授道者,徒弟们推崇的“师父”。

封建时代君主体制中,君王是国家最高权力拥有者,是所有子民的“君父”;君王们又深信手中权力来自上天神明,天即是君王们的“父”。

然而,历史上总会有那么些人,因为其在当世的“不朽”功绩或是某些特殊原因而被尊称为“父”,他们是同时代人眼中的精英人士,也是当时代的强权人物。

尚父(4位)

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尚书”是有所特指的,那就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事业的姜子牙。

姜子牙老先生本是姜姓,吕氏,名尚,又名望,字子牙,别号飞熊,尊称太公望,排列组合后也就得出了诸多称呼,他本名尚,又是周武王姬发的岳父,在辅佐武王征伐商纣王时立又大功,还是周人的齐国的最高军事统帅,齐国的创建者,因而被称做为“尚父”也是在情理之中。

比较搞笑的是,后来有些人竟然也是恬不知耻的称起“尚父”来。

比如说东汉末年的枭雄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带军入洛阳,一时间权倾朝野,他还自认为功高盖世,对外号称“尚父”。

比如说唐朝大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是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唐代宗想要废除他,又怕他手中握有兵权不好控制,就假献殷勤尊他为“尚父”。

唐朝时期,还有一人也是被称作为“尚父”的,那就是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的郭子仪。

这倒是当时在位的唐德宗封的,毕竟地,资历、功劳都摆在那呢!

仲父

“仲父”在《释名·释亲属》中,被解释为父亲的大弟,仲父之下的弟弟即我们熟悉的叔父。

而“仲父”做为专有名词,成为一个人的尊称,是从管仲开始的。

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人物,在他的治理改革下,齐国成为当时的强国,由他辅佐的齐桓公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于是,做着甩手大掌柜名利双收的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而“大圣人”孔子,也是因为字为仲尼,也是被后来人称做为“仲父”,另外地,也有人叫他为“尼父”。

挂靠在孔子身上的头衔实在是太多了,想来孔老夫子也是不会在意这些的。

另外一位比较有名的“仲父”,那就是秦国由大商人成功转型为大政治家的吕不韦。

奇货可居的秦庄襄王去世后,秦王政上台,吕不韦被封为相国,尊称为“仲父”。

以吕不韦对秦国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是当得起这个称号的,只是后来被秦王政问责:“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确实有点过了。

西汉时期刘向编辑的《说苑》中,也曾提及过一位“仲父”,因为是成功劝谏了秦始皇迎回太后赵姬,茅焦被秦始皇尊为仲父,加爵为上卿。

显然,这有些满嘴跑火车的意味了,“仲父”不是大白菜,不是你想贩卖就贩卖的。

与此相反,三国时期江东孙吴的重臣张昭虽没有史书上的“仲父”之名却是有着“仲父”之实的。

孙策时期,张昭就得到了重要,孙氏集团的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孙策甚至对人说

:“当年管仲当齐国的国相,齐桓公开口闭口都是仲父,因此而称霸诸侯。子布为我重用,他的功名也就为我所有。”显然,他就是孙策的仲父了,当然后来孙权时期的他也是不辱没这个名的。

说起江东,出身魏晋名门“琅玡王氏”追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开创“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初年政治格局的王导,素来有着“江东仲父”之称。

王导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皇帝,为稳固东晋政权出力多多,也不枉了这个称号。

相父

如尚父般,提起相父,好多人想起的是诸葛亮。

刘备病危,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对继任者刘禅说:“我死之后,你与丞相诸葛亮共事,要把他当做自己的父亲来看待。”

既是丞相,又是父亲,诸葛亮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以此类比,同样是辅佐第二代君主,同样是实权人物,姜子牙也是可以被称做为“相父”的,只是这种称呼比较少。

亚父

从字面上理解,“亚父”就是仅次于父亲的父辈人物,于中国历史人物来说,就是特指范增。

范增是项羽阵营中极有谋略的人,先前跟着项梁,后来又倾力辅助项羽,只是项羽眼光太短,中了陈平计谋,疏远了范增,以致使这位自己尊称为“亚父”的人,抑郁而终。

亚父终究还是抵不过生父的,没有了任何血缘关系,仅凭几句挂在口头的“信任”是立不住的,你以为谁都是来偷黑火药的西洋傻小子。

主父

“主父”这个称号,是自封的,源自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雍。

赵武灵王可以说是战国时代的一代雄主,“胡服骑射”政策的推行,让赵国实力得以大增,其他诸侯国都难以争锋。

晚年的赵武灵王就有些昏庸了,传位于儿子赵惠文王后,自称为“主父”。而政权的变更,致使国内政治结构的混乱,最终引发的沙丘政变也将他自己给葬送。

皇父

爱新觉罗·多尔衮的“皇父摄政王”的称号,并不是一步登天横空造就出来的,而是随着清人一步步入主中原逐渐提升的。

顺治元年(1644),顺治帝被迎入北京,举行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登基大典,多尔衮因此授封为“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1645),经手下人的推捧,他又被授封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1647),再也没人挡得住他高升的脚步了,他又被尊称号为“皇父摄政王”。

以多尔衮对满清的贡献能力,这个“皇父摄政王”是当得起的,顺治对他却是恨之入骨,多尔衮死后,顺治剥夺了多尔衮的封号,还掘开了他的坟墓,直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才为他恢复了睿亲王封号,并高度评价了他。

假父

历史上最为知名,并以此自称的“假父”当属嫪毐。

和秦始皇老妈太后赵姬天天学外语的假太监缪毐的人生因为下面有人,就如开挂般节节高升,有一次喝醉了,对人声称,自己是秦王赢政的假父,就该横着走。结果,没过多久之后,就因叛乱给灭了。

似乎历史上与“假父”挂上钩的,都不是什么好鸟。

唐朝宪宗年间的李錡,在地方上做事无法无天,召集到了一批亡命之徒,他拣选了一些箭术精通的人,称为“挽硬随身”,又募选了一批外族人,称为“蕃落健儿”。李錡将这些人引以为心腹,并让这些人叫自己为“假父”。

李錡本身没什么多少才能,后来还举兵叛变,不到一个月就被平定,他也因此非常荣幸地被列入了《新唐书》的《叛臣传》。

《凭栏观史》特约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