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雍黎、杨仑

中国目前正在测试无人舰艇,这是一种小型的突击艇,可以在海上执行军事任务。

传统上,AI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最常见的是无人机,现在,AI技术也已经用于船只。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实力毋容置疑,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在无人舰艇方面同样有着不俗的成绩。

近日,在中国南海的万山群岛附近,56艘无人舰艇进行了大规模的“多艇协同”技术测试。

在这次测试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海面情况,无人舰艇海上编队整齐划一地前行,完成无人艇集群队形保持、队形自主变换、协同避障、容错控制等多项测试科目。

无人舰艇编队在海上摆出不同队形,甚至摆出了航母的外形,“军民”的字样,场面非常震撼。

这些无人舰艇由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演练的目的是展示这些舰艇的编队作业能力,以及在海战中的潜在用途。

水面无人艇主要用于执行危险以及不适于有人船只执行的任务,一旦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和武器系统后,可以执行多种战争和非战争军事任务,例如侦查、探测、排雷、搜救、巡逻、导航和水文地理勘察等。

“一旦装备武器,无人驾驶的小型战斗舰可以大量攻击敌人,类似于无人机,”北京海军专家李杰说。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一艘母舰可以控制其他舰艇,并且舰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以避免碰撞。

专家认为,这些舰艇可以用来在海战中对敌人发起“鲨鱼群”式攻击。

中国并不是唯一发展军事无人技术的国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正在为地面作战打造“陆上蚁群”、“无人机群”和海洋上的“鲨群”。早在2012年,美国海军就已测试可以远程发射导弹的无人驾驶船只。分析人士认为,部署无人舰队将有助于增强中国海军力量。

环球网认为,随着智能时代大幕的开启,新型无人化武器平台和作战系统正在成为颠覆未来战争规则的主导力量。未来,以无人艇、无人机、无人战车等为代表的新型无人化作战集群,有望改变信息化战争的形态。此次测试充分展示了中国无人艇在未来海上军事行动中大显身手的潜力。

麻省理工研发“自动驾驶船只”,10月试运行

如果说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科技产物,那么无人船只的出现,是否会让你眼前一亮呢?

据外媒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将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技术应用在了自动驾驶船只上。或将于10月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试运行。

据了解,目前该团队已经制造了8个3D打印的长方形船体,船只长约6英尺,宽为2.5英尺,由四个电推力器推动,配备电源、GPS设备以及Wifi天线。届时这些自动驾驶船只将和传统的船只一起,在城市的运河中穿梭,作用于城市内部的货物和垃圾运送,以便缓解陆路交通拥堵。还能根据需要变身“临时浮桥”,作为聚会或音乐会等临时的、人群密集的场地使用。

资料图

研究人员表示,自动驾驶船只除了在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等水域广阔的城市使用之外,还适用于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在密西西比河、国际航线等主要河流上运输货物。

在笔者看来,相比于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船的设计测试或许更为安全周到。此前,已有多次无人驾驶事故的报道,由于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在陆地上进行测试,不确定的道路交通因素已经来往的行人给无人驾驶汽车造成了不少的影响,但是无人驾驶船只的测试场景位于水域内,无论是障碍物或是探测视野都要比陆地好上不少,因此无人船的应用或许更加适应未来大众生活。

无人装备颠覆当下作战规则

高科技巷战:

无人装备唱主角

伴随着操作员的口号,当多架无人机悬停在目标楼房上空时,信号被实时传送到场边的大屏幕和作战士兵手中的通讯器材上。军事专家杜文龙介绍,实际上,光学侦察并非无人作战系统的唯一选项,“我们还有雷达、红外和激光,过去只能肉眼侦察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红外等手段进行长时间、多角度监控,像医生看X光片一样,对战场起到透视的作用。”

“战争有三个关键因素,侦察、火力和保障,而无人装备在这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充分利用无人装备的技术优势,对作战形式、作战方法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说颠覆了作战规则也不为过。”杜文龙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杜文龙表示,除了大家熟知的侦察、察打一体功能外,无人装备在补给、保障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视。传统模式以定点投放为主,士兵需要到指定地点拿到补给;利用无人设备,则可以实现伴随性保障,“还有精确、空天一体的火力打击模式,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作战行动的方式和方法。”杜文龙说。

在现代军事家眼中,巷战是最艰苦、也是伤亡最大的作战方式。利用无人装备、无人作战系统,可以在作战时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有效避免伤亡大、推进难、耗费时间等问题,实现精确侦察、精确打击、精确补给的目标,大幅提升作战效能,减少人员伤亡。最终,伴随着察打一体无人车、排爆机器人进场,作战的士兵们成功拿下了目标,解除了危机。

无人装备突击作战,人类士兵负责后续攻击的模式,已经出现在叙利亚战场上。据媒体报道,由某大国研制的无人作战机器人,在一次巷战中,使用机炮、反坦克导弹等武器消灭了70余名敌方士兵,而己方仅有4人受伤。尽管该装备在作战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巨大的战术优势,毫无疑问会使无人装备成为未来战场上的明星。

向隐身转型:发挥作战优势

从历史上看,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几乎每次都对战争形态的改变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物理学家、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曾提出,技术可以是力量的倍增器,是可以用来抵消对手数量优势的一种资源。

“技术改变战争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技术突袭,一种是战术突袭。”国防大学教授、军事学博士李莉介绍说。举例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国坦克的数量并不比德国少,但由于作战理念的落后,法国的坦克分散到各个地段上,一辆一辆地被消灭。

技术的革新最终会带来战法的改变,从无线电、飞机到真空电子管都是如此。“美军曾提出分布式作战理念,就是将昂贵大型设备的功能分解到大量小型平台上,通过自主、协同等技术达到相同或更高的作战能力,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对抗性强等优势。”李莉说。她还表示,网络化、人工智能、远程快速打击武器等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改变未来战争的形态。

而无人作战技术的发展,也会发挥类似的作战优势。“传统的轰炸机作战,必须拥有护航、制空权等优势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作战,”空军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主任王明志表示,“而无人机尤其是隐身无人机则不必考虑这些因素。”另外,在传统空战模式中,损耗最严重、己方最宝贵的资产是飞机驾驶员。无人机显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飞行员的损耗。

王明志还认为,未来无人机会在全部军种中得到应用。首先陆军海军将以战术无人机为主,空军则需要高端无人机,包括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用来搜索战略情报;第二则是中空长航时多任务无人机,可以同时完成侦察和火力打击;第三就是攻击型无人机,需要具有穿透性、低可探测性,在隐身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再就是低成本、消耗型的集群作战无人机,一次可以释放出100—200架,迅速对对手进行饱和状态攻击。

杜文龙则认为,整体无人作战系统都将向低可探测性、自主完成攻击方向发展,“从不隐身到隐身,从侦察到察打一体,再到专门的攻击平台,基本上可以视为无人装备的发展方向。”

九成源民企:需军民深度融合

 “商业技术加上军事需求等于军事革命,这恰恰是军民融合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点,”李莉说,改变战争的颠覆性技术既包括民用技术,也包括军用技术,没有绝对的界限。

举个例子,美军研制的“小精灵”无人机是由军方主导的,而美国一场橄榄球球赛中使用了300架无人机参演,由民营公司主导,两者技术上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根据这家民营公司发布的报告,通过编程,一个人操控无人机群的上线是1万架。完全能够用于军事目的。”李莉说。

此次在重庆军博会上展示的无人作战系统,90%的装备都来自于民营企业。“现在看军民融合,尤其是民参军领域,我们还存在着范围有限、领域较窄、层次不高、比例很低、影响不大等问题,”杜文龙说,“现在更多是以需求为导向,军队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理想的状态,是企业用技术来引领军队的需求,这就需要从观念、市场、技术等全方面实现军民融合。”以美国为例,美军F22的电子设备就是由民营企业生产的。有统计显示,美国武器装备采购军方专有技术只占12%,其他的88%都是从民间采购的。杜文龙介绍,居民融合尤其是民参军,应该把作战牵引、技术推动调整成作战牵引、技术牵引。技术牵引是通过技术设备战术,比如某个企业有很好的技术,如果经过设计,今后会满足作战的需求,“如果把这些当成了常态,围绕着技术设计战术,一定会让中国军队在未来抢占制高点。”杜文龙说。

来源:腾讯网、科报防务、工业智能化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

无人艇远距离通信技术

海洋智能无人艇关键技术及应用进展

珠海云洲董事长张云飞 : 无人艇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系统

无人驾驶推进时间表及五大技术领域关键节点

重磅:全球首款"无人驾驶"客车上路了!

无人船:未来作战体系重要支柱

智能船舶:我国造出全球第一艘“会思考的船”!

回复关键字,获取相关主题精选文章

关键字:军民融合  |

一带一路

|

电磁武器

|  网络战  |

台海局势

|

朝鲜半岛

|

南海问题

|  中美关系  |  十三五  |  经济  |  军事  | 

科技

|

科研 

|

教育

|

产业

|

政策

|

创新驱动 

|

军工混改 

|  重大项目  |  第三方评估  |  人工智能  |

颠覆性技术

|  无人系统  |

机器人

|  虚拟现实  |  3D/4D打印

|

生物科技

|

智能制造  |大数据

|

5G通讯

|

区块链

|

量子计算 

|

新材料

|

太赫兹

|

卫星

|

北斗

|

航空发动机 

|

高性能芯片

|

半导体元器件

|

航空母舰

|

潜航器

|

无人机

|

新型轰炸机 |  先进雷达  |  新型导弹

|

高超声速武器

|

武装直升机  

|  装备  |

军队改革 

|  军事战略

|

人才培养  | 国防建设|外军动态  | 

综合安全

|

军事安全

|

科技安全

|

信息安全

|

太空安全

|

发展安全 

|

大国博弈

|

贸易战

|

习近平

|

DARPA

|

兰德研究报告 |  梅宏

|

王凤岭  |  名家言论  |  政策法规  |  产业快讯  |  科技前沿应用  |  创新科技

其他主题文章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小蓝君

微信:lhcq6666

电话:17319474019

蓝海长青系列自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