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实上,关于滴滴、优步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烧钱大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时隔4年,Google从原来的中国第一搜索被百度完全打败,于2010年3月23日正式推出中国搜索市场。

商场如战场,商场的竞争激烈丝毫不比战场的厮杀的残酷来的简单。尤其是互联网领域之间的竞争,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导致在同一领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很少存在你活我也活的情况。下面,小编就盘点一下史上著名的大战。

百度vs google

百度的起家相对于Google来说迟了许多,那时候,Google在搜索领域已经做的风生水起。但百度凭借本土化、方便清晰的特点、较为熟悉用户使用习惯快速占领市场。而同期的Google在李开复执掌的中国区,4年期间出现了各种屏蔽词,不然Google早早也成为“不存在的网站”了。不过不稳定还是很正常的事,时不时抽疯一下,都会使用户流失,Google用户有几个不用同时百度呢?百度用户有几个同时用Google呢?这是原因其一。

然后就是百度其实是一个产品导向的公司,和Google完全不同,“mp3搜索”,“贴吧”,“百科”,“知道”这几个百度最成功最差异化的产品,除了mp3勉强一下,其他哪个能和搜索挂上边?百度以产品为导向,打造了一个强大实用的生态圈,使百度逐渐成为国人的一种习惯和依赖。此招式在最近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被大肆吹捧,尤其是生态圈,生态链概念火的一塌糊涂,其实百度早些年就已经这么干了,只不过人家没下定义,没这么叫而已。

时隔4年,Google从原来的中国第一搜索被百度完全打败,于2010年3月23日正式推出中国搜索市场。

阿里巴巴vs eBay

2003年,阿里巴巴推出了淘宝。通过该网站,用户可以相互销售商品。这一模式挑战了eBay,后者当时在中国电商市场拥有80%的份额。马云决定借力自己的竞争对手,对eBay公开宣战,从而吸引了媒体对淘宝的关注。

阿里巴巴的战略

淘宝宣布三年不收费,只是淘宝与ebay易趣之间最大的差异,也是淘宝的取胜法宝。坚守收费阵地的ebay易趣却认为,促进有效交易才是聚集人气最有益的方式,早在2001年第三季度易趣便开始收费。ebay易趣首席运营官郑锡贵曾说过ebay易趣要肩负起净化市场的重任。淘宝则认为,C2C网站当前的重任是用免费来培育市场、壮大市场。

为确保用户在淘宝上的交易免费,马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战果是相当傲人的。到2007年,eBay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下降至不到8%。这家硅谷巨头最终退出了中国市场,这标志着阿里巴巴的一个转折点。

埃里斯曼表示:“当时的竞争吸引了中国媒体的巨大关注,加速了电商市场的发展。当eBay退出中国市场时,这已经是一个开放的领域,而阿里巴巴拥有巨大的领先优势。”

马云当时表示:“eBay是海洋中的鲨鱼,而我们是长江中的扬子鳄。如果在海洋中对抗,我们将会失败。但如果在长江里对抗,我们将取得胜利。”如今的阿里巴巴已经不再是长江中的扬子鳄,而是一艘载满核动力的航母,攻城下寨,所向披靡。最新市值也已超过电商巨头亚马逊。

滴滴vs Uber

本文前文说过,鉴于互联网公司的特征,很难存在同一领域有两家巨头公司,最紧几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收购,合并等等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出行领域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轻资产化的运作和共享经济的概念,依靠前期大量烧钱补贴车主和用户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虽然滴滴已占领国内大部分市场,对于年亏死10亿美金的公司来讲负担甚重。苦心经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盈利——谁会愿意守着偌大的市场、却以每年亏损超过10亿美元的代价去跟竞争对手死磕?继续靠补贴烧钱竞争对投资人造成的压力只会增加,而资本市场的耐心却是有限的。

资方推动

两家疯狂烧钱让投资方看不到尽头,易到创始人兼CEO周航曾透露,2015年整个专车出行市场花掉了200多亿。事实上,关于滴滴、优步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烧钱大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2016年1月,Uber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称,滴滴公司每周要花7000万到8000万美元,每年花 40 亿美元来补贴司机。

对此,滴滴资深副总裁陶然则回应表示,他应该更知道数据的重要性,尤其是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多份第三方报告都表明滴滴专车的订单量至少是中国优步的7倍,中国优步过去一年补贴达到20亿美金之多。可见,滴滴和优步都在不遗余力的烧钱换市场份额。而对于,中国出行市场疯狂烧钱的行为,似乎让投资方无力招架。

而合并之后,双方就可以减少补贴,从而减低成本,而这一部分对于两者而言可是不小的开支。其他方面,比如大数据分析等资源共享也将为两者节省不少。

政策催化

关于这件事情的主角之一,卡兰尼克曾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不会通过投资或并购进驻海外市场,一方面因为同行的其他公司估值过高;另一方面是Uber希望通过竞争而不是并购来获取市场份额。”

可见卡兰尼克当时拒绝并购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但是随着《网约车规定》的公布实施,卡兰尼克最后的一根稻草似乎被压断。《网约车规定》中虽然肯定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但是却给地方政府极大的自主权。在政府关系方面,显然滴滴更有优势。在2015年,滴滴出行就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第一个网约车运营资质。

除此之外,《网约车规定》中也明确提出,“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认为有必要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低于成本的价格”等。在新规之下,双方在各地方政府的指导,很有可能沿用相同的价格,并且不能采用任何高补贴的形式抢占市场,这对于优步来说也失去和滴滴竞争的意义。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最终滴滴和uber选择了合并。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站在历史无垠的角度看一些都显得短暂。如果你心中有大抱负,那么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向牛人学习这很重要,学习他们的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