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在60岁以上年纪的老人越来越多,很快我们就要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在庞大的老人群体中有相当多一部分生活在农村地区。因而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严峻问题。从现阶段来看,农村目前的养老模式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不管是农村养老院还是养老保险,都只能作为辅助作用,无法完全替代家庭养老。而对于老人自身来讲,要想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要让自己活得更加舒心快乐一点的话,则需要牢记以下这三件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到底是哪三件事儿。

第一,手中有钱,养老不慌

虽然我们知道农村地区相对比较贫困,但最近这些年经济情况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脱贫致富。对于农村老人养老来说,不管是家庭养老也好,还是社会养老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手里有一部分金钱,哪怕是很少的一部分,也足以让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快乐一些。虽说大部分家庭儿女会尽赡养老人的义务,但农村也有很多老人处于孤苦无依的状态,儿女根本就不管他们的死活。

如果这些老人手上有一点钱的话,自己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至少不会活得太惨。农村里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现象,老人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花光所有积蓄将儿女拉扯大,供其读书,为他买房买车,到头来自己一无所有,而儿女却不闻不问。如果这样的老人手中有钱,或者说自己积攒一点钱,将所有的钱都给儿女的话,自己也不会落得无人照顾,无法生活的地步。因此说老人手中有钱,养老才不慌。

第二,有事没事,莫要生气

这句话说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豁达的境界。在农村里面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老人,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脾气更大,动不动就发火,动不动就激动。但是年纪大了之后身体确实大,不如前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很多老人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或者潜在威胁,经常激动,经常动怒,是引起这些疾病爆发的契机。因此当人老了以后要学会看得开,有些事情能放的就放下,不能放的也忍忍,千万不要过于情绪化,过于激动。

发脾气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没有什么好处。一方面容易引起自己身体方面的不适,甚至有可能诱发疾病风险。另一方面也会给家人朋友带来一定困扰。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子女在人后讲,家里的老头子老太太太难搞了,说什么也不听,说什么也不愿意改。甚至有可能最后搞的父子、父女和婆媳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所以从老人的角度讲,应该放宽心,活了一辈子,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的事情你管不了那么多自己,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在家出外,心态第一

过去农村里面往外迁徙的不多,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从来没有出去过。正是这样的生活,让他们养成了很难改变的习惯。但是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求学,甚至最后定居到城市里。很多父母也被接到了城市中生活。但城市跟农村生活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对于上个年纪的老人来说,可能一时之间很不适应。不少老人到了城市里之后发现什么都不一样,从而容易着急上火,而且动不动就要回到农村。

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好老人的安抚劝慰工作。如果老人身体并不怎么好,在家里又没人照顾的话,只能留在城市里跟子女一起生活。这时候老人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千万不要着急,更不要消极,而是要用积极的心态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去。当然对于一部分身体比较好的老人,如果不愿意在城市里生活,在老家还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也可以让老人在家里自己生活一段时间。毕竟在熟悉的环境中,老人更加舒心快乐。

以上这三件事情,是现在农村养老人必须面对的事情。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后面分享您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