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本片来讲,“父母失孤,迁至异地领养小孩”一定是讲故事人最先想到的情节,至于失孤前后,领养小孩前后的故事,是通过相关记忆点补充的,甚至玩耍到溺水的情节也是通过之后的镜头语言和人物叙述补全。电影中是充满爱的,但是普通人的爱是停留在爱自己,浩浩爸爸提刀来找星爸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海燕放不下计生的事出于自己的愧疚,茉莉勾引耀军是自己年轻时的冲动,浩浩坦白是心魔无法克服,养子刘星回来是欠人情,表面上是爱人,实则是爱自己。

昨日晚kiki在我二番请求下和我刷了《地久天长》,我还装模作样地和她讲了一波影评,现在就完整地梳理一下发出来。

首先我对这个电影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我要给出一个conditional安利;影片的风格隐忍而又细腻,没有大波澜,没有煽情,可以参考小津安二郎、是枝裕和及贾樟柯的风格和类型;我观察到长达近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也有零星观众提前离开,毕竟如果不去细细品味镜头语言和人物成长,本片在剧情上说是挺“闷”的。

但即便是路人,在看到最后一镜时也应该会觉得值回票价了。

关于剪辑-跳跃式剪辑+无字幕说明我把剪辑提到前面讲是因为电影一开场就会遇到。


电影前三幕分别是:浩浩叫星星下水库玩泥巴,星星不愿意;星星溺水,爸爸抱到医院抢救无效;养子刘星跑出家门,深夜而归。

导演通篇并没有交代双重时间线,也没有诸如“1980年内蒙古”-“1990年福建”之类的字幕,就很容易让人在开始段产生困惑。

关于影片跳跃式+无字幕说明的剪辑方式,看了暴走看啥片对于导演的采访我才理解其中的用心。

人对于事件的回顾,往往先是出现最核心的部分,接着对于其他部分通过相关记忆引出;拿本片来讲,“父母失孤,迁至异地领养小孩”一定是讲故事人最先想到的情节,至于失孤前后,领养小孩前后的故事,是通过相关记忆点补充的,甚至玩耍到溺水的情节也是通过之后的镜头语言和人物叙述补全。

这样的剪辑方式初看觉得绕做一团,但是二刷和三刷定能体悟出更多滋味。


跳跃式剪辑给观看带来的体验有利有弊。

有几处给人相当大的震撼,比如浩浩道歉后,镜头直接切到溺水事件后浩爸拿菜刀找星爸处,星爸劝其不必再提,这样的照应直接把男主形象立了起来,是在钦佩;弊端也很明显,跳跃式剪辑容易confuse观众,但是导演通过人物细节(如白发和衣着)和背景陈设尽可能让观众能理清时间线。

关于镜头语言电影的主要镜头语言是稳定静止画面,配合以角色细腻的表情和较为缓慢的读词,克制而柔软。

其他也一些有意思的镜头处理提一下。


比较典型的是星爸抱着孩子冲向医院,呼应星爸抱着欲自尽的妻子去医院,表现了紧张的人物情绪,这样的呼应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情书》里两个送医院的场景。

典型是沈家和新建、美玉吃年夜饭的情形通过朦胧的毛玻璃展现,窗外是大雪纷飞;大家来监狱看望新建;浩浩来找爸爸,隔着屏看酒局内推杯换盏;男女主接到养子归来后电话,躲在纱窗打电话。

隔离感镜头可以理解为中国建筑中的屏风之作用,体现出镜头内外人物之间的隔离,年夜饭的喜悦和刘家失孤的痛苦是隔离的,监狱外的大家和新建是隔离的,浩浩的急切和浩爸的“社会”是隔离的,男女主和屋内欢聚的大家是隔离的。

这种情绪的隔离也体现了本片的主旨。

一般来说展现重要动态画面时,会使用远景+长时间近景展现,但是本片出人意料地使用了很多长时间的远距离的镜头。


比如星星溺水众人相救、星星进医院父母哭天抢地、养子流星骑摩托和众人离开等都用了这种手法,个人理解为展现回忆的剥离感。

想象一下哈5中波特在魔法局的长廊尽头看记忆球的感觉,这些看似最重要的可以用来催泪的镜头,反而在人生风吹雨打下剥落了,模糊了。

多处用到镜头对比,如前面提到的男女主孤独的大年夜和沈家、新建美玉的欢快对比;我最喜欢的是男女主在儿子的墓边两侧而坐,正面的镜头接着一个背面镜头,眼前是成排的公墓墓碑,这种对比实属“名场面”。

关于演技-柏林双熊实至名归本片最大的卖点无疑是柏林双熊,看完本篇的确是实至名归。

男主的演技逆天,很好地诠释了“在沉默中爆发”,尤其是大量的正脸大特写,男主实力hold住了;名场面是男主送别茉莉后一个人在货车内的大特写,从释然到忧戚到无奈,光这一镜便是影帝级别。


(这个可以参考《小偷家族》中安藤樱演的信代面对检察官发问“他们叫你妈妈吗”后正脸长时间大特写,为她在日本电影学院奖中获得最佳女主)当然诸如两次抱着人赶往医院的正面手持镜头特写,那种伤痛感也非常到位。

女主在男主强大的演技面前毫不失色,咏梅将一个“还有什么不能失去”的女人形象展现出来,微表情处理尤其到位,名场面是听到下岗名单中有自己时,从失望到惶恐到离开,完全通过表情展现。

最佳女配我提名李海燕,难度大在于人物前后对比,从一个傲娇计生委员到一个垂死的脑瘤患者,特别是最后遗言说出“现在有钱了,可以生下来“时,太震撼。

顺便一提对于这个角色是不是有洗白的嫌疑,我倾向于没有,时势造人。

还有就是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王源的演技了,我认为王同学的角色难度不大,谈不上演技好,但是选角不错,不知道会不会带动其粉丝贡献一波票房。


(可能性不大)关于本片的主旨-仁和忍爱是本文主旨,我觉得可以拓展到“仁”。

儒家之核心思想,在乎仁,而仁者“爱人”,爱人是在爱的基础上更近一步的。

电影中是充满爱的,但是普通人的爱是停留在爱自己,浩浩爸爸提刀来找星爸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海燕放不下计生的事出于自己的愧疚,茉莉勾引耀军是自己年轻时的冲动,浩浩坦白是心魔无法克服,养子刘星回来是欠人情,表面上是爱人,实则是爱自己;而相较之下男女主的仁是爱人,爱自己的亲生骨肉,爱自己的好友及其子女,爱自己养子,是更高阶的爱,提升电影的level。

忍是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主旨,影片中忍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性格倾向,有人说这种一种软弱,是造成苦痛人生的原罪;但我更倾向于一种坚韧,是苦中作乐,中国人特有的“不怕活着何惧死亡”的忍,曲曲折折终归平平淡淡;就如片中反复出现的有时高有时低的水浪,最后也只留下串串泡沫,如记忆渐渐消逝。


关于票房排片和上座率作为同类型电影,参考2015年《山河故人》3000多万到2018年《江湖儿女》7000多万,市场接受度的确不断提升,特别是柏林双熊的加持,预测票房落脚点在大千万,大概率超《江湖儿女》。

排片率实在是低,5点几还不如波西米亚狂想曲,上座率还不错,进到影院看到坐了三分之一的人也是蛮惊讶的,毕竟似乎之前没有大作宣传,希望后期可以通过和影评人口碑逆转排片劣势,让更多人看到这样的佳作吧。

有意思的点茉莉的小孩叫“sunny”对应了耀军的“耀”。

影片名字:来源于《友谊地久天长》(小时代……咳咳咳),但是更喜欢他的英文名:Solong,mysong,展现了时间感和爱子的内核。

刘星……无力吐槽的名字。


观影最后,万柳橙天嘉禾的工作人员上来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的一生可能很长,长到大家都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但是人的一生也可能很短,短到来不及体会就结束了;您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甚至是一些过不去的坎,但xxxxxx愿意和大家追寻生活中的一点甜。

”然后收到了专门准备的奶糖。

想到周遭的种种不如意,我全场第一次热泪盈眶。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