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前,世界上只有一种导航系统,那就是美国的GPS。仗着拥有全球唯一的卫星定位系统,美国肆无忌惮地做手脚,更改定位数据,给使用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更可怕的是,一旦与美国发生战争,只需将指定地区的GPS信号停用,就能造成使用国防空系统全部瘫痪。经过几次教训后,我国决定建造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不再看美国的脸色。

  海湾战争后,我国专家团体开始论证建造卫星定位系统的可行性,原计划发射两颗卫星,采用静止高轨道和双星定位方式。2000年,我国建成了采用双星定位系统的“北斗一号”,但性能完全无法与拥有30颗卫星的GPS相比,国内外批评声不断。无奈之下,只好与欧洲国家合作,加入了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我国和欧洲的合作一拍即合,并很痛快地出了2.3亿欧元合作费用。但是,欧洲把我国当冤大头,收了前期费用后又把印度和日本拉了进来,份子钱不多却和我国享受同等技术权利。当时印度和日本是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和它们共用一套卫星定位系统非常不妥,于是在权衡之下决定退出。而欧洲也在美国的授意下,非常客气地把我国请出了合作圈。

  退出伽利略计划后,我国制定了“北斗二号”的发射计划,以平均每年2.7颗的速度发射卫星,而欧洲在2005年才发射了第一颗定位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二号”已经有54颗导航卫星在轨并投入使用,初步建成了亚太地区导航网络,90%以上的手机用户用上了国产导航系统。见识到北斗导航系统的优势后,东盟国家派出了专家团队,与我国商讨合作事宜。

  至于伽利略系统,启动时间比我国早得多,合作的国家不少,预期投入时间却一拖再拖。近些年欧洲经济危机严重,参与国面临财力不足问题,预定频率和轨道也被北斗系统抢占,还要面临北斗系统的信号干扰,建设工作困难重重,不知道何时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