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影片中多次出现已死的第一任狱友的意象,加之第二任狱友说过监狱里没有小孩,所以很多人认为格伦在最底层发现的那个小女孩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他的又一次幻觉。而管理者对格伦拼死传递上去的信息并不在意,或者是说会错了意,以为是因为奶冻上沾了头发丝,所以下面的人不愿意吃,才被传了回去。

如果要给世界上的人作一个划分,我是说抛除地域、种族、肤色、性别、年龄等这些外部特征,只回归到人本身,你会怎么来界定?

在你还未想过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位西班牙导演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

世界上有三种人,上层的人,下层的人和掉下来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从那位导演的电影《饥饿站台》谈起了。

01

监狱

这部小成本、高概念的西班牙R级科幻电影不仅拿下了西班牙戈雅奖最佳特效奖项,获得最佳新人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还入选了无数恐怖惊悚作品都趋之若鹜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午夜疯狂单元;烂番茄新鲜度高达84%。

在国内,资源放出来没多久,豆瓣上就有近8万人观看,而且评分也由最初的7.0一路涨至了目前的7.8。

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掀起讨论热潮,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网红爆款。

电影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过多的场景设计,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座监狱里。

但与一般的监狱不同的是,这是一座垂直密闭型分布的监狱坑,共333层,每间房只关押2人,监狱内没有狱卒,囚犯们也不需劳作。

牢房的中央有一个方形的大洞,每一天,楼上的厨师们都会准备一大桌丰盛的饭菜。

每当绿灯亮起,盛满菜肴的方形大桌就会从顶层缓缓而降,逐层停留,直至最底层。

每抵达一层,餐桌都会作短暂的停留,以便该层的囚犯们进食。

如果有人私藏食物,他们所处的牢房还会迅速升温或者降温,直到他们将食物丢到下面。

除开食物有所限定,囚室中的水和洗涤用品则都是无限供应。

此外,监狱内每隔1个月就会释放一次麻醉气体,处在昏迷中的囚犯们会被随机调换楼层。

监狱里的囚犯既有因为犯法而进来的罪人,也有自愿参加的普通人,比如男主格伦,他进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迫自己戒烟。

入狱前,管理局规定所有人都可以挑选一件物品带进来。于是,格伦便带了一本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02

幻灭

格伦第一次被分配到的楼层为48层,他的狱友是一个老人,因为过失杀人而被判入狱。

相比初来乍到什么也不了解的格伦,已经在监狱里呆了一年的老头早已深谙此处的生存法则。

每当食物一到达,尽管杯盘狼藉,他也毫不在意地开始狼吞虎咽。

而格伦看着这被楼上94个人吃过的残羹剩饭,却实在难以下咽。

规定的用餐时间结束后,餐桌下沉,老头有时还会朝着食物吐吐沫,或者做出更过分的事情,对着食物撒尿。

面对格伦“你这样让下面的人怎么吃?”以及“你不怕楼上的人也这样吗?”的一脸不解,老头只是以一句“我不在乎”作为回复。

他知道上层的人肯定会糟蹋食物,对此他无法反抗,所以他便同样的方式对待下层的人。

他也不担心食物有多脏,只求能够活命就好。因为上个月他所处的第132层,等餐桌到达时,已经连食物残渣都不剩了。

一个月都没有饭吃,老头是怎么活下来的呢?答案在第二个月他们被分配到第171层时得到揭晓。

原本相处友好的狱友,此时凶相毕露。

老头趁格伦昏迷时把他绑在了床上,并准备等自己饿得受不了的时候,用自己入狱时带的武士刀割下格伦身上的肉,以供自己饱腹。

至此,格伦的世界彻底幻灭。

原本只是想进来安安静静地戒个烟,读个书,然而等到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代价是他不仅要吃糟糕的食物,还有可能随时会赔上性命。

03

希望

同样深感幻灭的还有格伦的第二任狱友,一个女人。

是的,格伦没有被老头杀掉,而是被之前他搭救过的一个每月都会坐在餐桌上,到下面寻找自己孩子的女人给救下。

第二任狱友曾是监狱坑的工作人员、格伦入狱时的面试官,因为罹患癌症所以主动选择了进来。

此时两人身处第33层,食物相对富足。

女人带了一只狗在身边,为了不浪费食物,每天她就和小狗轮流进食。

吃完饭后,她还会帮下一层的人分好食物,劝告他们只吃“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同时希望下面的人继续传递善意。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两周过去了,女人一直在不厌其烦地劝说,然而下一层的人根本就无动于衷。

老子上个月在底层忍受了整整一个月的饥饿,也不见上面有人发善心,现在好不容易升上来了,还不抓住机会,能吃多少吃多少,谁知道下个月又会被安排到什么鬼地方呢。

大概是出于这种心理,下面的人一直无视女人的劝诫。

最后,格伦实在看不下去了,他终于站了出来:

面对格伦的威胁,下一层的两人首次就范。

然而,他们成功了吗?

没有。

因为正如格伦所说,他的威胁只对下面的人管用,至于上面的人,他则毫无办法。

所以当两人在第202层醒来的时候,理想破灭的女人选择了自杀。

生命的逝去总是让人感到悲哀,但绝望的同时也在滋生希望。

比起互相残杀或者是坐以待毙,女人选择了主动牺牲,把自己变作食物,给格伦留下生机。

04

生机

在女人的成全下,格伦延续了生命,并在一个月后被分配到第6层,遇到了他的第三任狱友,一个黑人。

黑人带在身边的是一条绳索,他乞求上面的人能发发善心,将自己拽上去,逃离这座监狱。

然而,他等来的只是一通嘲弄和侮辱。

黑人心灰意冷之际,格伦却生出了变革之心。

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尝试改变,在刚入狱听闻送饭机制之后,格伦就曾对着楼上楼下呼吁,请求大家定量进食,让底层的人也能吃到食物。

然而结果跟第二任狱友一样徒劳,无人响应,因为正如老头所说:

阶层的固化显而易见,上层人不愿意搭理下层人,而下层人拿上层人没办法,只好任由上层人欺侮。

对他们来说,脱离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等待着自己升到上层。而当目标实现后,他们没有格外体恤下层人的遭遇,反而会报复性地欺负下层的人。

于是,监狱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格伦意识到,只有打破现有机制,才能让监狱里的所有人都免遭底层厄运。

但这种改变不是第二任狱友理想主义式的要大家“自发性团结”“垂直型自我管理”,而是:

说干就干,格伦和黑人拿着从床板上拆下的棍棒,一路护送食物向下。

期间,他们遇到了一个智者,智者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同时还提出了更为完善的建议:

最终,他们终于把传递信息的奶冻成功护送到了最底层,结果却发现那里躺着一个饥饿的小孩。

两相抉择,两人还是让小孩吃掉了奶冻,并最终把小孩作为信息传递了上去。

05

寓意

故事到此结束,但争议却刚刚开始。

因为影片中多次出现已死的第一任狱友的意象,加之第二任狱友说过监狱里没有小孩,所以很多人认为格伦在最底层发现的那个小女孩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他的又一次幻觉。

而且,影片中出现过楼上的厨师长拿着一盘带着头发丝的奶冻冲着厨师们兴师问罪的场景,因此有人认为最终被送回地面的依旧是奶冻。

而管理者对格伦拼死传递上去的信息并不在意,或者是说会错了意,以为是因为奶冻上沾了头发丝,所以下面的人不愿意吃,才被传了回去。

由于电影是开放式的结局,所以这些推论也都有一定的道理,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于影片的争论很多,但有一点则不辩自明,那就是电影寓言了现实生活中阶层对立和资源享有不公等问题。

不管影片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在过程中监狱里的人为求生存而生出的各种丑态、杀戮和罪孽已然深入人心,令人唏嘘又震惊。

我时常在想,生活有时候已经很糟糕了,还有必要把这种揭露社会阴暗的电影或新闻,详细披露出来吗?

比如电影里的杀人啖肉,比如之前的公交车杀人案件,又比如前段时间的韩国N号房事件。

这些血淋淋又赤裸裸的惨状真的需要被详细呈现吗?别有用心的人会不会效仿?会不会造成人性本恶的观念,让人们愈加肆无忌惮或者为求自保而愈加冷眼旁观?

我想了很久,依然感到困惑和茫然。

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莫过于人心,但我们最必须相信的也是人心。

所以,我希望这些揭露并不是为了好奇,而主要是为了正视、批判和改善。

正如高尔基在《童年》里所写:

“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

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

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生活才会变得有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