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着力破解指挥员‘五个不会’”与“培养适应新型陆军建设发展需要的中级指挥人才”等重大现实课题,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全面构建“适应新时代备战打仗要求的新型陆军中级指挥教学体系”,取得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内聚外联式’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指挥能力生成的作战指挥教学模式改革”等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军委与陆军机关肯定,并在全军院校推广。进入改革强军新时代,为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学院全力造就军政兼优的新型陆军中级指挥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在国际国内军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军种指挥院校。

原标题:赓续红色血脉 哺育打仗英才,陆军指挥学院走过80年风雨历程

80年砥砺奋进,陆军指挥学院英才辈出

李大华、何娟报道:从抗战时期“放下枪就上课”的“马背学校”,到今天的 “哺将育英”之城,历经硝烟战火洗礼、曾数移校址几易校名的陆军指挥学院,今年11月26日迎来了80华诞。学院隆重举办“不忘实心、砥砺奋进”陆指风采人物颁奖典礼,曾经在学院学习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校友及6个老校址的地方领导济济一堂,抚今追昔,不忘初心,共话未来。

陆军指挥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中级合成指挥院校,创立于1938年。从当年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抗大四分校、雪枫军政大学等一直到今天,我军著名将帅彭雪枫、张云逸、陈毅、粟裕、陈赓、宋时轮、杨勇、张爱萍、张宗逊、余立金、廖汉生、王新亭、刘浩天、张震、陈炳德等先后担任过学院领导。

8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陆军指挥学院在曲折中发展壮大,在我军院校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先后为我军培养了20万余名军政指挥员和地方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我军1000多名高级将领曾在学院学习深造,张万年、迟浩田、傅全有、吴铨叙、徐惠滋、朱敦法、巴忠倓等领导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8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军队院校“姓军为战”的办学宗旨、“聚焦实战、服务部队”的办学理念、“能力为本、质量为先”的教学理念、“创新驱动、引领转型”的发展理念和“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合作理念,以培养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为己任,努力为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目前,学院已经是一所拥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1所博士后科技工作站、5个军事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军事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9个专业实验室的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和军队“2110”重点建设院校。其中,合同战术学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军事战略、军种作战学、军事训练学被确定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点。

瞄准世界一流军校标准,全面推进院校转型建设。进入改革强军新时代,为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学院全力造就军政兼优的新型陆军中级指挥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在国际国内军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军种指挥院校。学院率先在全军掀起了智能化战争、陆战场制胜机理研究热潮,积极构建军事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扎实推动作战指挥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率先探索依托院校组织部队首长机关指挥对抗演练新路,积极为推动陆军发展转型贡献才智。围绕“着力破解指挥员‘五个不会’”与“培养适应新型陆军建设发展需要的中级指挥人才”等重大现实课题,学院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模型,全面构建“适应新时代备战打仗要求的新型陆军中级指挥教学体系”,取得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内聚外联式’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指挥能力生成的作战指挥教学模式改革”等教学改革成果,得到军委与陆军机关肯定,并在全军院校推广。

陆军指挥学院还是我军对外开放的窗口,每年都有许多外国军事代表团来院参观访问。1986年以来,先后接待了美、英、俄罗斯等95个国家380批3330多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军军官和驻华武官来院参观访问。现在,学院每年还承担50多个国家、近百名外军留学生的培训任务。从1957年开始承担对外培训任务以来,先后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118个国家培养5600多名军事留学生。许多学员学成回国后在本国军队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的还走上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其中6位成为总统、1位成为代总统。为我军军事友好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称赞。这些留学生不管身居何职,身在何方,但都时时惦记着母校,时时以母校为荣。我国领导人出访非洲,所到之处经常受到该院毕业留学生的热烈欢迎,有的佩戴着校徽迎接中国的贵宾,有的自豪地用陆军指挥学院的学员身份介绍自己。刚果民主共和国总统卡比拉就任总统后,出访的首站就是中国。他还并专程来到南京,参观访问母校。看到母校的变化和发展,他欣喜万分。参观访问结束后,卡比拉总统还亲笔题词,盛赞母校对他的教育和培养。

(作者授权发布,图片来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