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期的时候魏国还是相当强大的,军事上可以碾压其他国家,特别是把秦国打怕了,但是后来魏惠王很多决策上的失误,导致魏国经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失败后,魏国国力直线下降,特别是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魏国和秦国的地位发生了颠倒,魏国变成了挨打的对象,但是在魏国快灭亡的时候,突然之间却打败了秦国,并且把秦国压在函谷关内,让秦国龟缩十几年。

这件事情还要从长平之战以后说起,赵国撕毁盟约不愿意割地求和,于是秦昭襄王发动四十万秦军包围邯郸,想要一举灭掉赵国,但是遭到了赵国全力抵抗,并且还向魏国和楚国求救,魏楚两国发兵二十万相救,但是魏王惧怕秦国报复,所以命令大将晋鄙原地待命,等待局势发展,信陵君明白其中的玄机,于是盗窃虎符杀了晋鄙调动了大军救赵,最终秦国被联合击败了,战神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范雎无脸担任相国,大将王纥被乐乘打败,秦国被迫撤退。

而后信陵君献计让魏国成功收复河东地区,其他各国纷纷出兵痛打落水狗,趁机夺回被秦国侵占的土地城池,正是因为有了信陵君的合纵之策,才让六国收回了失地,保住了尊严,信陵君的个人威望可以号令其他诸侯国参与合纵,信陵君成为各国合纵的主心骨,也只有他才能把一盘散沙的诸侯国拧成一股,让他们与秦国对抗,以便让六国有喘息的机会,正是因为有了信陵君的关系,秦国才被压缩在函谷关内不敢东出。

有信陵君的威望在,秦国没有东出的机会,所以想要统一天下的话,必须要除掉信陵君,秦国用起惯用的反间计,秦国的反间计除掉了很多有实力的人,名将吴起和廉颇,范雎和屈原都是败在反间计的作用下,反间计很容易察觉,但是效果却很好,信陵君威望太大,已经在风头上超过了魏王了,再加上信陵君是魏王的亲弟弟,在继承魏王王位方面没有身份问题,属于正统血脉,所以在秦国反间计的作用下,信陵君成了魏王的眼中钉,最终信陵君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自甘堕落。

信陵君以侠义著称,知道是秦国的反间计,也知道是晋鄙的门客在散布谣言,但是窃符救赵的时候信陵君杀掉了晋鄙,晋鄙为人不错,能体恤士卒,但是为了能够掌控大军信陵君不得不冤杀了他,所以信陵君内心是内疚的,对于晋鄙的门客,信陵君也只能听之任之了,最终信陵君被一步步的逼上绝路,为了不影响自己王兄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他自甘堕落,自毁形象,做一些违心的事,毁掉自己的名声难保全魏王的形象。

信陵君的合纵把秦国压在函谷关内不能动弹,说信陵君是秦国统一的克星一点都不为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