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国外的疫情却开始蔓延。截止到2020年4月2日上午10时,境外累计确诊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849735人。受此影响,今年的外贸出口肯定是不太好做了,因此经济方面只能靠内需了。所谓内需,其实就是全国人民共同消费来拉动经。
众所周知,各国拉动经济向前的马车无外乎三架,分别是消费、出口和投资。现在出口冷了,投资也冷了,因此只能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向前发展了。那么,原本需要三架马车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仅靠消费一架马车就行吗?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两类不同的消费人群对内需的贡献,他们分别是:普通人和富人,其中普通人又分为工人和农民。
农民
农民,单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在家务农的人,平常做农活就是为了追求温饱,生活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胜在平平淡淡。由此可见,指望农民来拉动内需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的收入有限,消费能力也有限。
工人
我们这里把那些所有不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者,统称为工人。众所周知,工人的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高了,那么消费能力自然就上去了。收入低了,消费能力也比农民要强,因为工人毕竟是在外面谋生,或多或少都要消费。但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各大企业都面临着各种困难,因此工人的收入包括就业也面临着不稳定的情况,所以靠工人拉动内需也是不太现实的。
富人
富人的经济条件都是比较好的,因此消费能力也比较高,但富人却不一定能够拉动内需,富人群体起到的作用甚至还不如工人群体。原因无他,大家看一看富人平常购买的东西就懂了,大多都是一些国外的奢侈品,因此对拉动内需作用不大。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问,既然三个群体都“指望不上”,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这架马车也凉了?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多。单靠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那肯定是不能够驱动消费这架马车的,但如果把全国人民集中在一起,那么这架马车就会开始飞奔。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全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吃饭。假设每人每天吃1斤大米,那么一天就要消耗14亿斤大米。这就意味着,所有和饮食有关的产业,其实已经全部活了起来,甚至会比往年还要火热。同理,如果每人每年都出去旅游一次,那么国内的旅游业也会非常火爆。简单点来说,集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个人的力量是非常薄弱的,正所谓人多力量大。
几十年前,中国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剩下的人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只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通过消费先把一些企业拉动,让一些企业富起来,那么剩下的企业也会被逐渐带动起来。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