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

四川在线消息(王彦琦 记者 袁婧 摄影 杨树)聚焦新时代民间友好推动构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正在成都火热进行。

就在一个月前,四川提出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其中“突出南向”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会晤间隙,记者为此采访了泰国前副总理、泰国-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塔帕朗西,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前驻华大使马吉德,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会长洛佩兹等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代表,来听听他们对四川的评价,以及如何扩大交流合作的意见建议。

见证四川快速的发展

记者:是否来过四川,四川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前驻华大使马吉德

马吉德:我来过四川很多次,成都这座城市也经历了惊人的变化。我乘坐的飞机航班被游客与学生塞得满满当当,这也证明了马来西亚与四川的紧密联系,因为直飞是促进两地联系的重要途径。

洛佩兹:我第一次来四川是在1970年左右,当时,这里几乎没有什么高楼,如今四川现代化的发展让人惊叹,以至于我刚到时几乎都没认出成都这座城市。上一次来四川时,我去过九寨沟,四川的多民族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首次将中国与东盟十国交流的两大机制性活动放在同一城市,您如何看待?这次会晤将为各方带来什么?

塔帕朗西:四川主动为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暨青少年文化交流节提供场地,反映出四川足够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的美好愿望。过去15年,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从未在四川以及中国西南地区举办相关活动,来到这里能够让东盟认识到,中国的繁荣不局限于某个区域。我们代表着东盟6亿人民,来此见证四川的经济发展,我相信这个会晤也将带来更多共享发展的机会。

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会长洛佩兹

洛佩兹:三个月前,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来到马尼拉,向我提起了这次在成都举行的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我很开心能够如约而来。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领导人会晤,还有青少年文化交流节。就民间交流而言,我们希望能够向四川学习如何进行灾后重建,因为菲律宾也经常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

促进年轻一代的交流

记者:据了解,大约有150名青少年参加第六届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交流节,您希望他们此行收获什么?

塔帕朗西:泰国这次带来了10个学生,我希望他们能够接触四川、了解四川。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策划组织了不少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四川是第一次。所以我想,要让泰国青少年知道中国不只是长城、少林寺。当他们回国时,他们也会把他们的新发现带回家并告诉他们在泰国的朋友。

洛佩兹:青少年们不仅可以更了解中国文化以及四川当地独特的文化,而且能够与东盟其他国家的朋友们交流探讨,这对他们而言是难得的机会。我自己也是个教育者,所以我趁此机会与成都大学的校长稍稍聊了一下,表达了建立交换项目的意愿。我所在的大学已有与北京、福建等地的交换项目,我们期待与四川高校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记者:四川正在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其中包括“突出南向”。对此,您有哪些建议,合作可以从哪些领域哪些方面开展?

泰国前副总理、泰国-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塔帕朗西

塔帕朗西:我认为应在三条合作道路上继续发展:教育、旅游以及文化。例如推动两地学校的交换项目,所以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年轻一代上。尽管我们现在维持着共同的和平与繁荣,但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下一代来延续这样良好关系的发展。

马吉德:我们真应该感谢四川敞开大门并积极推动四川与东盟关系的深化。正如四川丰富的美食,这里多元的文化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面向未来,我们可以多个领域加强交流,并为双边合作长远化而努力。我认为促进合作有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的交流,二是经济领域的交流,尤其是与四川这样的经济大省,三是民间交流,即旅游、文化以及青少年。我们应注重青少年的交流,四川有很多高校,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此外,东盟国家也希望学习借鉴四川的高新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