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名学生,这就是西辿(chān)小学的现状,这所学校深藏在山西省平顺县的太行山中,学校建在村边的悬崖上,已有50年以上的建校史。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西辿自然村像很多在城市化浪潮中被洗礼的万千座乡村一样,大多数的青壮年纷纷选择进入城市发展,而他们的孩子也跟着进城,如今村里只剩下一名适龄学生和一位老师在这所学校里坚守着。图为付老师正在给他的学生上语文课。

座落在太行山深处的西辿小学与西辿自然村,学校的前面就是百米悬崖,两层的教学楼只有不到两米的走廊做为小院子,右边有一处三面悬崖十几平方米的空地,就是学校的操场。西辿村如今只有几户人家,学校唯一的学生是今年8岁的石雪涛,读小学一年级课程。

今年62岁的付更虎老师家住距离学校十多公里山下的另一个村子,由于以前的老师已经退休,付老师从另一所学校退休以后又被当地教育部门返聘来到西辿小学任教。十多公里也许不太远,但是这条十多公里山路的险峻曾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属于虹梯关挂壁公路的一段。所谓挂壁公路,就是挂在悬崖绝壁上的道路,从名称上就可以感受到其险峻程度,付老师每次去学校上课就要走这条道路。

付老师告诉作者,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他当老师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西辿小学。如今退休后再回来做老师只教一个学生,真实感慨万千。刚开始自己是不愿意来的,因为自己一把年纪,身体虽然还行,但是这条去学校的道路确实险峻难走,这里海拔1400多米,土生土长的自己虽然走惯了这条路,但是骑着摩托车也要走上四十分钟,刮风下雨还勉强可以走,冬天一旦下雪,走这条路就是玩命。

付老师说,返聘后的薪酬是1年1万元,例如去学校骑摩托耗油等其他费用均需自理。摩托车还是十年前买的,虽然平时自己很爱惜但也快不行了。图为石雪涛带着6岁的妹妹去学校上学,如今西辿村只有俩个孩子,石雪涛的妹妹还不到上学的年纪,妹妹随姐姐上学也是做一个玩伴。

大山映衬在教室的玻璃窗上,付老师站在讲台上给他唯一的学生授课。

据付老师介绍,以前学校学生最多的时候也就30多名,后来山下建了所寄宿学校,孩子上到三年级就可以去寄宿制小学上学了,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寄宿学校还没办法接受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别提幼儿园了。但是为了能让每个到了适龄的孩子有书读,这样的袖珍学校也是不得已的折中办法。不过孩子受到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自己如今只能教授语文和数学。图为付老师正在教石雪涛学古诗的读法,陪着姐姐上学的妹妹睡着了。

放学以后,付老师像往常一样把孩子送到学校的大门外,石雪涛向付老师敬礼以表对老师的感谢。

放学以后,石雪涛趴在石台上写作业,妹妹也学着姐姐的样子在小本上写写画画,付老师在给石雪涛上课时也会顺带着教该上学前班的石雪瑶,学一些简单的字句。

石雪涛每次写完的作业,付老师都会认真的审阅批改。

从石雪涛的教材使用程度上可以看的出来,像音乐美术这些课程她还没怎么学过。付老师坦诚的说,这些我也不会,也无从教起啊。真希望有多才的志愿者能到我们这里来帮帮孩子。

石雪涛的家庭并不富裕,父母身体也不太好,主要靠20多岁的哥哥常年在外打工来支撑着这个家庭。电饭锅与一台小电视就是这个家庭仅有的电器设备。石雪涛的母亲说,也很想把孩子送到大的学校读书,让孩子能接触更多的小朋友,但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俩个小姐妹每天都形影不离,几十年的老石头房子里不大的房间中住着姐妹俩和父母,哥哥年龄大了住在外屋。为了能使房子干净些,墙壁上贴满了废弃的报纸。

学校的两层楼是村里最好的建筑,付老师说,在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口号一直在实践着,为了一个孩子的教育保留一所学校,但也有很多让人无奈的事。图为付老师与他唯一的学生在学校门前留影。想了解更多悬崖村小学的信息请关注公众号“微言薄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