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四川省委省政府、西部战区空军以及地区民航单位支持下,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积极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研究划设“四点三片一通道”试点空域,探索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以通航用户需求为导向,大大简化通航飞行审批管理程序,创新实施“基于目视飞行规则的自主飞行”,强化了低空空域公共服务职能,有效破解了制约通航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试点成效明显,为进一步扩大深化试点提供了管理和运行基础。调研组一行现场了解了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运行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西南管理局、西南空管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民航二所及试点通航企业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为配合推进国家空管体制改革有关工作,10月25日,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一行赴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调研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工作,推动深化四川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调研组一行现场了解了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运行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西南管理局、西南空管局、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民航二所及试点通航企业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座谈会上,吕尔学指出,近年来,民航局党组围绕“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通航发展。在四川省委省政府、西部战区空军以及地区民航单位支持下,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中心积极顺应新时代新要求,研究划设“四点三片一通道”试点空域,探索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以通航用户需求为导向,大大简化通航飞行审批管理程序,创新实施“基于目视飞行规则的自主飞行”,强化了低空空域公共服务职能,有效破解了制约通航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试点成效明显,为进一步扩大深化试点提供了管理和运行基础。

结合第二阶段试点工作,吕尔学强调,要针对试点第一阶段发现的问题,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改进完善。一要树立大局意识,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四川试点是军民航融合、低空空域管理“放管服”工作的重大尝试,要平衡好安全与发展、效益的关系,做好“三基”建设,确保飞得起来、飞得顺畅、飞得安全。二要科学分析论证,实现创新突破。要深入分析运行规则、运行模式变化的可行性,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相关制度创新进行严谨的研究和论证。三要提高保障能力,挖掘内部潜能。试点各方要眼睛向内,聚焦深化试点的能力要求,不断加强运行规则研究培训,大力倡导并提升北斗、ADS-B、5G等技术应用能力,切实提高试点运行保障水平,提升试点效果。四要及时总结沟通,加大宣传力度。要及时认真总结试点成果。特别是试点发现的问题,要大胆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加强试点工作宣传,吸引更多运行主体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促进营造有利于通航发展的良好环境。

据悉,2017年12月23日,四川省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省份,并于2018年12月24日,实现了新机制下安全首飞。截至目前,首批试点空域内参与运行的单位达42家,共飞行32000余架次、7400余小时,同区域飞行效益较往年同期大幅提升。

来源:中国民航报

编辑:肖敏 审核:吴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