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交媒体被《我不是药神》刷屏了,不仅仅是因为徐峥+宁浩的组合体,而是因为电影本身,就能让人们去关注它。

我不是药神,我只是一个药贩!

截至2018年7月6日,电影上映两天,票房突破5亿,豆瓣评分9.0。

又是一部即将超越《战狼2》的影片上映,不得不让中国电影界为之一振!

有人给《我不是药神》冠以“国产现实主义佳片”的头衔,这并不算是个案,记得赵薇出演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也让人觉得是一部良心电影。

另部电影都是反映的真实案例,《亲爱的》关注的是拐卖儿童,《我不是药神》关注的是大病医疗方面,只不过后者,更能够刺痛人们的神经。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2013年陆勇案,陆勇是个慢粒白血病患者,需要不间断服用一种叫做格列卫的进口药,但是药价竟达2万多元一瓶。不堪重负的他四处寻找替代药物,发现印度产的仿制药药效很不错,而且价格便宜很多。此后,陆勇开始从印度购药,并无偿为病友代购低价抗癌药。他也因此被药友称为“药神”。

《我不是药神》触及到了人们心头的切身利益,反映了当下中国看病难、治病贵的现状,直击人们的痛点。在当下,人们最不愿意的一件事情就是生病,小到感冒发烧,以前吃几个药片,几毛钱的成本就能治好,到现在,感冒发烧需要输液一周才能治好,成本几百几千元。

遇到大病,更是一筹莫展,高昂的医药费,如果不能医保报销,那几乎是倾家荡产也不能治好。

很多人看到影片最后都哭了。不让警察查药贩,进口药太贵,吃不起,仿制的药还能勉强维持病人的生命。

那么,为什么我们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呢?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的医疗体制不完善。

记得去泰国旅游的时候,导游一再叮嘱我们,千万别生病,外地人在泰国看个感冒,没有个千儿八百看不好,而当地人只需要一点钱就能够看好,因为泰国的医疗体系完善,泰国人享受最好的医疗和教育体制,看病、上学等国家都有补贴。

而在我国,看病、上学依旧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另很多家庭头疼。

又想起前几天回来老家的一个事情,村里有户人家孩子得了白血病,虽然村里组织了募捐,但是孩子最终还是因为昂贵的治疗费,最终夭折。

在我国,有很多像白血病患者那样,缺钱治疗的群体。

《我不是药神》火了,希望不单单是电影本身火了,票房火了,更希望能够使得大家去关注和推荐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让看病难不再是个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