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古就是我国边疆的重要领土,但由于地处边界区域,时常受到外族的侵扰,因此我国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有很多著名的将领在此把守,平息叛乱,由于边疆一直守护的非常严密,因此我国内地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护。在清末时期,没有一个官员愿意去新疆,有的去了直接选择跑路,为什么呢?别看新疆有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是太贫瘠了,根本捞不到“油水”,有些官员上任没多久就直接跑路了,再加上内外时局十分混乱,有谁愿意待呢?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

清末民初,创造了中国政治上独特的环境,产生了很多军阀,割据各个地方,有名的有张作霖,阎锡山,冯玉祥等等。在新疆那时候也有一个军阀,但这个军阀并没有参加内地各个军阀之间的混战,而是将所有的经历致力于抵抗外族入侵和治理新疆省的任务上,一定程度上使得新疆免于被破坏。

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国门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捍守,最后一人站了出来

杨增新,出生于1864年的云南省,那时候正是清朝岌岌可危之时,在24岁时杨增新金榜题名中举,次年中进士,并去甘肃为官。不过清末的官不好当,刚上任不久就遇见中卫县百姓起兵造反,不过临危不惧的杨增新轻巧的渡过难关,并因为镇压有功得到了升迁。杨增新在河州知州的位置上对当地的税收、生产、教育、民族矛盾等方面进行治理,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杨增新由于治理有方而被保荐入京还见了光绪和老佛爷。后1908年被调到新疆任职,可以说杨增新的官运一直是一帆风顺。到了辛亥革命之时,杨增新迎来了生命中的转折点。革命爆发后,新疆省内一度转变政治形势,革命党人在伊犁建立了军政府,省长袁大化调命杨增新为提刑按察司,而后袁大化自己逃跑,杨增新又成了督军,手里掌握穆斯林军队。

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国门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捍守,最后一人站了出来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之后,杨增新被委任为新疆都督兼布政使,杨开始了清除革命党的任务,后来他又利用自己的纵横政治手段铲除了新疆的哥老会,并且还镇压了当地的农民起义。杨增新在安内的基础上,还剿灭了各方势力在新疆的影响,使得新疆成了在他统治下的独立省。

听起来似乎不像是个好角色的杨增新,在新疆实行了道家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发展农业,政府规模很小,不太注重城市建设,但是却帮助农民修渠开地,使得新疆民族关系和睦,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爱戴。当然除了对内治理的取得的功绩意外,杨增新最重要的功绩还是对外的政策。

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国门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捍守,最后一人站了出来

当时沙俄政府正在试图分裂我国,并且进行入侵新疆,沙俄还撺掇蒙古独立,使得蒙古不断的来新疆边境地区捣乱,在北洋政府命令出兵的情况下,杨增新整军前往支援阿尔泰地区,沙俄见状马上加大出兵规模,并多次要挟杨增新要动用武力,杨增新根本就不怕威胁,坚决没有撤军。

一战之后,俄国国内的形式大乱。十月革命使得大批的俄国、哈萨克族等人纷纷逃亡新疆,关于红军、白军,杨增新一律对于入境的人解除武装,而对于俄国内部两派斗争,杨增新坚决持中立态度,不给俄国以找麻烦的口实。杨增新一系列的保境安民的措施,使得新疆没有落入到外强的手中,并且让新疆得到了暂时安全的环境发展。

中国最艰难的时候,国门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捍守,最后一人站了出来

对于中原的内乱,杨增新也是尽量不予参与,仅仅是精神上的支持或反对,比如袁世凯复辟帝制,他看得清楚全国对于袁世凯的态度,而表示坚决维护共和。还有军阀混战的事儿,他认为不应参与直奉皖的任何一系。从这些反应可以看出杨增新是一个非常独善其身和异常理智的军阀,在外交上他努力和外国人斡旋,政治上是个纵横派,有着铁血手腕。

不过他在晚年的独断铁腕风格引得一些新疆当地的军政势力非常不满,这使得他最后遭到暗杀,死的时候只有66岁。杨增新的死引起了中外人士的一片哗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