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吕布进驻兖州后,屯兵在濮阳,明知道曹操一定会从徐州杀回来,但吕布就是没做任何部署。吕布在兖州只待了短短的一年时间,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曹操。

公元194年,东郡守备陈宫因对曹操不满,趁曹操在徐州报杀父仇恨之时,迎吕布入兖州,吕布代替曹操做了兖州牧。

公元195年,曹操在巨野预设埋伏,大败吕布,吕布率残部逃往徐州。曹操一举收复兖州各郡县,从新拿回了自己的根据地。

吕布入驻兖州后,背后有陈宫的支持,为何短短一年时间就被曹操打了出去呢?

此次事件参与人是曹操和吕布,事件发生地在兖州,所以咱们从兖州、吕布、曹操三个方面入手简单分析一下:

【1】“八面漏风”

从三国地图可以看出,兖州并不是个非常理想的根据地,无论对谁而言。要不然曹操也不会稳固了豫州后就赶忙在许县建都。

从地面面积来看,兖州是所有州郡中最小的一个,如果仅仅是小那还不要紧,关键是兖州还“八面漏风”,处在几大势力的包围夹角之中

北有袁绍,南有陶谦、张绣,东西还有青、徐、司隶三州,而且兖州内几乎没有什么自然地理优势可以利用。这样的地盘如果当年曹操不是无处可选也一定不愿意以此作为根据地

对于吕布来说,本就没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和能力,他又怎么会拿出百分百的信心来经营这个“不毛之地”呢?

既然没有充足的信心,那就为后续败给曹操埋下了伏笔

【2】州内可操作性差

前面说了,兖州地处各州夹角,十分不好受,它还有一个更大的缺点,那就是州内可用土地少,可操作性差。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耕地少,土地不够肥沃,这对于农耕时代来说无疑是致命的缺点

地图可以看出,泰山山脉几乎占据了兖州三分之一的面积,本来就不大,泰山再占了一部分,那么可用耕地就更少得可怜了。

虽然兖州南部是黄淮平原,不过那也只是黄淮平原的最北端,而且紧邻黄河,还要经常面对黄河泛滥的风险。

《汉书·武帝纪》载:“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

《史记·河渠书》亦载:“今天子元光之中,而河决於瓠子,东南注钜野,通於淮、泗。”

农耕时代缺少耕地就意味着百姓生活难以富足殷实,那么军队所需开支必然捉襟见肘,这样的地盘相信对于谁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当时曹操才选择了这个“与世无争”的地盘做根据地。

对于吕布来说可就不同了,这样的地盘经营起来过于费心费力,再加上“八面漏风”的缺点,就更让吕布无心经营。

【3】交通要道

三国时期兖州的陈留国算是一条连通南北的交通要道,无论是北方四州南下,还是南方诸州北上,大多都要途经这里。

关键问题是,吕布就是个“过路人”。

《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吕布之舍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

当时张邈是曹操手下的陈留太守,吕布从董卓那里脱离出来逃到了河内郡张杨处,又准备带兵南下,经过陈留时去跟张邈道别,结果被推举为了兖州牧。

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他们所聚集的地点也正是兖州的酸枣。

《三国志·魏书一》:邈、岱、瑁、遗屯酸枣。

试想一下,各路大军都要从你家门前经过,你能踏实吗?万一哪天谁不高兴了,很有可能顺手就把你削一顿。

自己本就是路人改做了地主,吕布自然也要时时防范其他“路人”,没准哪天自己就会像替代曹操一样被别人给替代了。

【4】当地势力强大

公元191年,曹操带兵进入兖州东郡,第一战就是跟当地的黑山军团火拼,曹操大败黑山军,从此开始在兖州立足。

黑山军就这样散了吗?当然没有,他们只是屈服在曹操的威严之下。193年,当袁术前来攻打曹操时,黑山军再次出现。

《魏书·武帝纪》: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贼及於夫罗等佐之。

虽然结果依旧是大败,但黑山军还盘踞在兖州。黑山军惧怕曹操,那是因为两次败给了他,他们会怕吕布吗?当然不会

如果光是黑山军还好说,东边青州还会有黄巾军不断骚扰。曹操当年打垮了青州黄巾军,为了避免后患收编了精锐。

《魏书·武帝纪》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精锐之外的黄巾军呢?他们怕曹操,会不会怕吕布?当然还是不怕

所以兖州当地有黑山军,再加上青州的黄巾军残部,一定会不断给吕布找麻烦,这两股势力就够吕布喝一壶的。

【1】待虎归山

吕布进驻兖州后,屯兵在濮阳,明知道曹操一定会从徐州杀回来,但吕布就是没做任何部署。

濮阳在兖州的西北,而曹操则是从东南的徐州归来,兖州境内沿途就有不下十余座城可以部署防守,但吕布就是这样让曹操如履平地般回到了濮阳

更为甚者,就连距离濮阳不到五十公里的鄄城都完好的留给了曹操。这简直就是待虎归山的危险举动。

结果曹操归来与吕布大战三个多月,双方互有输赢,后来因为一场蝗灾才被迫停战,曹操又直接退到了鄄城。在大战期间,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吕布就不曾想着去偷袭鄄城吗?

这一点上就足以看出吕布在曹操面前不过是个毛头小子。

【2】三连败

濮阳一战双方打个平手,接下来的三次战役吕布完败。

  • 一败:吕布率兵进驻到了鄄城东南的乘氏,想要跟濮阳的陈宫给曹操来个两面夹击,结果到了乘氏被当地守将打败,又改路驻军到了山阳,此战败在意志不坚,完全可以围困乘氏,给曹操来个围点打援。
  • 二败:曹操为了防止两面受敌,从鄄城搬到了东阿,第二年春天闪击定陶,吕布率兵前往救援,被曹操大败,此战吕布败在了思想简单,曹操根本没打下定陶,吕布着急前去解围,结果被打个措手不及。
  • 三败:195年夏天,曹操突袭巨野,吕布再救,结果还是大败,手下薛兰、李封被曹操斩首。此战吕布败在轻敌,已经有了前面的两败,吕布依然敢选择“孤军奋战”而不调用濮阳的陈宫。

吕布的三次连败影响比较大,一方面打击了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让吕布更加急于取得一胜来安抚军心。用兵者最忌“着急”,吕布一着急,就为最后的巨野决战失败埋下了伏笔

【1】没有退路

吕布在兖州只待了短短的一年时间,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曹操。

一旦拿不回兖州的控制权,曹操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其他各州郡都有很强的势力占据,曹操根本没有机会。

《三国志·魏书一》:於是绍使人说太祖,欲连和。

袁绍想要招纳曹操,通过程昱的劝阻,曹操打消了投奔袁绍的念头,其实曹操很清楚,一旦跟了袁绍,自己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更别谈统一北方的大业了

当然曹操拒绝袁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在袁绍招抚之前,吕布攻占乘氏失败,这很大程度上给了曹操信心。兖州大地上还有人在努力为他坚守着城池。

【2】用兵精算

也正是因为曹操没有退路,抱着破釜沉舟的态度才三败吕布。

在吕布第三次战败的时候,曹操成功拿下了巨野,如果以为曹操只是单纯的想要抢回地盘那就错了,兖州有八个郡,大大小小几十座城,曹操为何要选择在巨野跟吕布决战呢?

因为巨野的西北就是大野泽,泽边有堤坝,而这些堤坝就是曹操选择巨野的原因。

前面说过,兖州北部是泰山,南部是黄淮平原的北端,平原作战最大的缺点就是无处隐藏,而曹操选择大野泽的堤坝就可以很好的隐藏骑兵。

果然,曹操用小部分步兵作为诱饵,诱使吕布和陈宫联军深入,结果大部骑兵从大野泽堤坝冲出,杀了吕布个措手不及,瞬间崩溃,只得逃往徐州。

这一战曹操赶走了吕布,而后逐步收复各郡县,又把兖州的控制权牢牢攥在了手里。

吕布在兖州呆不住的原因总结三点:

  • 【1】兖州本就不是什么“风水宝地”

地处各势力夹角不说,还是交通要道,当地又有水患、黄巾作乱、黑山盘踞,经营起来十分费力耗时,对于“来路不正”的吕布来说,自然不能踏下心来去管理经营。

  • 【2】吕布自身不堪大用

入驻兖州后明知自己的对手是曹操,却轻易放虎归山,而后又因为轻敌等种种原因造成了自己的三连败。

  • 【3】曹操技高一筹

首先对于曹操来说,兖州就是他唯一的根据地,一旦失去,他所有的梦想、豪情壮志都将化为泡影。当然曹操也是绝对的老谋深算,在巨野给吕布设了一个圈套,一举将其打出了兖州。

三点原因汇集一起,就注定了吕布根本无法在兖州立足,所以只待了一年就被打了出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