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这几本书,成书时间离刘大夏(1436—1516)有近百年的差距,《明实录》等上面,只是记载了刘大夏隐匿资料的恶习,并未说他烧毁郑和下西洋的资料。正因这一记载,所以刘大夏就成了烧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罪魁祸首。

作为中国航海史上的盛举,郑和下西洋是一个时代的传奇,但让人遗憾的是,如此一个震惊世界的传奇,却变得迷雾重重,因为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被毁了!
那么,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档案资料,究竟是被谁毁掉了呢?从传统观点来看,是明朝兵部尚书刘大夏毁掉的。然而,南京大学潘群教授研究发现,刘大夏可能只是隐藏,至于烧毁档案之人,乾隆嫌疑最大。

明宪宗时期(1464-1487),皇帝朱见深想要再一次下西洋,但这一想法遭到了兵部尚书刘大夏的极力反对。
潘群教授考证,《客座赘语》(1617年成书),《殊域周咨录》(1574成书),《长水日抄》(1573年之后成书),这三本书中,最早记载了刘大夏毁灭资料的证据:刘大夏曾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

正因这一记载,所以刘大夏就成了烧毁郑和下西洋档案的罪魁祸首。然而,仔细分析之后,却有两个疑点!
(1)这几本书,成书时间离刘大夏(1436—1516)有近百年的差距,《明实录》等上面,只是记载了刘大夏隐匿资料的恶习,并未说他烧毁郑和下西洋的资料。
(2)明朝律法较严,尤其明朝中前期,官吏遗失“事关军机钱粮”的文书资料,刘大夏身为兵部尚书,估计不会也不敢烧毁。因此,隐匿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刘大夏只是隐匿资料,那么这一批资料,为何又不见了呢?潘群教授认为,可能是被乾隆烧毁了。
关于这一点,有一条线索非常重要,即:最早版本的《明史稿·郑和传》中,有下郑和舰队描述!大家都知道,《明史》至少有四个版本,其中武英殿版本的《明史》,为如今我们最为熟知。闲扯一句,明朝是不是都是昏君,要看你读的是哪一个版本!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的《明史稿》抄本是最早成书的明史列传稿本,在这一本书中,就有关于郑和舰队的不少描述,是已知明代资料中没有出现的。更为重要的是,《明史》成书之后,郑和下西洋的内容,也被删除了。

从这一线索可以看到,在乾隆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档案资料可能还存在,但后来很可能被乾隆烧毁了。至于乾隆为何烧毁,这就不为人知了,最大的可能是:封闭国人向外的想法。
其实,联系到这么一个事实,即: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时,销毁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后来仅存3620余件,几乎都是天启、崇祯时期的档案,明初和中期都没了。就能明白,乾隆很可能就是“真凶”,刘大夏才是被冤枉的。

从人类历史来看,郑和下西洋和郑和舰队,都是史无前例的壮举,但由于清朝的特性,不希望汉民有向外的想法(害怕汉民跑到海外,集聚实力,反清复明),或许才对郑和下西洋严防死守。一直到了清末,梁启超才开启了“郑和研究”,从此将中国传奇一页展示在世界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网友对郑和舰队的评价是:这是一支能在全球任意地点,随时随地登陆作战的特混舰队!《郑和碑记》又云:“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让人遗憾的是,这一传奇却没能延续下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