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肯定是华为!

没错!肯定是华为

2005年2月19日,针对当时国内手机产业供大于求、投资风险增大的情况,为了加强宏观调控,防止过度扩张,引导产业有序竞争,保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 《若干规定》中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真正有实质性影响大的有三项,即申报单位必须满足:第一,有三年以上专业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经验;第二,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第三,建立研发中心,具有完善的开发平台和研究环境,具备完整的整机、单元电路硬件设计能力,基于芯片组和协议栈的软件开发能力,结构外观设计能力。很明显,其中任何一条就足以把相当原本雄心勃勃打算申请牌照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之后不久,中国电子报记者连晓东针对《若干规定》对手机产业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主题对本人(当时任职康佳集团战略发展部)进行了采访采访,当时我给出的主要观点是:一、手机核准制设置的门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相关细则也是符合行业特点、符合产业现状的,表现出相当的水平;二、核准制之后我国手机行业将加速大鱼吃小鱼的过程,经过行业演变,与运营商捆绑销售的占比将大幅提升,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具有更好的战略自由度和胜出机会;三、长远来看,未来能真正在国内手机市场活跃的,很可能只有不超过三个国内品牌。聪明敬业的晓东记者还刨根问底要我给出未来胜出的可能是哪个品牌,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和对相关企业的关注、研究,我特别强调当时看来在手机行业很不起眼华为将首当其冲会成为手机行业的大玩家。(原采访报道链接:核准细则出台过滤短期投资者 手机产业将变http://tech.sina.com.cn/t/2005-03-04/1552542416.shtml?from=wap)

没错!肯定是华为!

大家现在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早在2005年能做出“华为将首当其冲会成为手机行业的大玩家”是需要相当的产业洞察力和勇气的。众所周知从事通信设备研发制造的华为选择的是业务聚焦战略,公司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千人、直至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团队思维,造就了华为的狼性文化团队。更何况公司创始人任正非过往一直对通信终端业务不够重视,甚至为了强调业务战略的专注一度把不进入终端业务领域写入了《华为基本法》。再说,华为之前一直主营的是通信设备业务,业务属于BtoB模式,完全不同于手机作为大众电子消费品的BtoC模式,在业务模式的转换和适应性上业界大多数的人确实是心有疑虑的。

没错!肯定是华为!

我之所以当初看好华为,是基于在手机行业1998至2005年从业经验的感悟。2004年前后尽管一度国产手机与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的激烈占到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明白人都知道国产品牌在手机行业真正的短板是技术。正是基于对华为的经营理念、技术实力和人才队伍的综合优势的判断,我坚定的认为未来真正有实力能与国际巨头抗衡的非华为莫属。

没错!肯定是华为!

后来的发展也证明真正让华为和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区分开的正是公司的技术实力。有两个最好的例子,一个就是海思麒麟处理器。另一个是软件优化的能力。

海思麒麟芯片是华为2004年开始投入研发的,经历了将近十年的起起伏伏。终于,2015年随着麒麟950的发布,华为的手机芯片技术终于踏进了业界的一线阵营,这也是国产芯片的一次飞跃式进步。而在2016年10月发布的麒麟960更是在安全、音质、网络速度、信号等六方面全方位达到业内最顶尖的技术水平,事实上搭载960的Mate9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而麒麟970的综合实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虽然和骁龙845以及苹果A11芯片在性能上还有一定差距,但至少技术水平已经全面赶上了。

关于软件优化方面,就拿这段时间最受关注的GPU Turbo技术来说,这是一项利用硬件配合软件,然后让CPU和GPU联动提高游戏性能的技术,从目前的媒体实测来看,确实给华为手机的带来的游戏性能提高还是非常有效的。

在技术创新上华为与其他国内厂商有着明显的不同,华为显然并不太重视所谓的微创新,而是更注重底层的颠覆式创新,不管是在软件上还是硬件上。华为海思麒麟芯片技术主导,加上老本行通信技术协助,是华为手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并且自家手机产品的研发周期完全可以自主把控,迅速占领市场先机。而其他国产手机研发进度受到高通和联发科的芯片的技术限制,手机研发往往落后一拍。

人才体制优势

华为的成功不在个人,而在于整个优越的人才队伍的体制建设。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讲到,华为为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不惜下重金,每花上亿美元请IBM的专家顾问团来帮忙管理企业。从而打磨出了今天的优越的人才管理体制的优势。任何企业的发展根本都在于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产品,也没有服务,更不用谈竞争。

华为手机业务的成功真是基于公司经营理念、自主核心技术优势和人才体制优势这三个方面,以上优势都是其他手机品牌难以追赶的,由此可以得知华为手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