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是,康熙皇帝留下了这段要善待礼亲王代善子孙的话,除了是对其家族功劳的肯定,更是在对其与杰书关系的感念,同时他也希望继任的雍正皇帝能够感受到兄弟之间感情的珍贵,用宽容之心进行重用与善待。而之所如此,不仅仅是他的堂兄弟康亲王杰书对康熙本人以及整个国家有过巨大的功劳与贡献,他的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即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也都为康熙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特别是在征讨噶尔丹的过程中,这兄弟二人可谓是居功至伟。

现存的康熙遗诏的汉文部分中,公认的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为重要内容,便是康熙皇帝对于自己皇位传承的安排。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然而,在康熙关于皇位的传承安排之前,还向他的继任者留下了一个交代和要求,那便是要善待礼烈亲王代善的子孙后代,对应的具体文字内容为:

“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之子孙,现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


康熙皇帝之所以会留下如此的安排,不仅仅是因为代善家族在大清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后来定鼎中原、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以这种方式对其整个家族的尊崇与褒奖。而更为关键的是,代善和硕亲王爵位的袭承者,也是康熙堂兄的康亲王杰书,对于康熙皇帝皇位的稳固以及整个国家的安定统一,也同样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这令康熙非常的怀念与感恩。与此同时,康熙皇帝与杰书之间,还保持了非常密切且和善的君臣与兄弟关系,这也令康熙皇帝在临终前无比的憧憬与感念。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让雍正善待礼亲王代善的后人,既是对雍正的最后交代与安排,同时,也是其对于雍正在处理兄弟关系上面的一种期待与劝谏。


代善家族,当之无愧的清朝“第一铁帽子王家族”。

历史上的代善家族,一共诞生了三个“铁帽子王”的家族传承世袭,绝对可以堪称清朝时期的“第一铁帽子王家族”。

第一个“铁帽子王”,便是代善本人开创的和硕礼亲王世袭。

代善自不用多说,作为努尔哈赤的嫡次子,自幼便随同其父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战功,声望甚高,成为“四大贝勒”中的“大贝勒”,并且还曾被努尔哈赤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只是后来被废黜掉了。而在皇太极时期,代善依旧享有了极高的地位,不仅成为皇太极时期的“四大亲王”之首,更是在百官中排列第一位。

而代善一生中,除了卓越的战功外,在努尔哈赤去后的汗位交替以及皇太极去世后的大清皇位争夺中,代善都发挥了如同“定海神针”般的作用,确保了政权的顺利交接,因而他也赢得了极高的历史评价。


第二个“铁帽子王”,是代善长子岳托开创的多罗克勤郡王世袭。

岳托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开始统领镶红旗,并且也是同样的战功卓著。与此同时,他作为皇太极的“死党”,在扶保皇太极登上后金汗位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之后他又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战功无数,还担任了清朝历史上的第一任兵部尚书。

1638年,岳托与多尔衮率兵再一次越过长城,南下作战。在高阳,他击败大明帝师孙承宗,在巨鹿,又大破卢相升,一路打到了济南府。最终在济南因天花去世,年仅三十九岁,而他也成为了唯一一位死在征途之中的“铁帽子王”。


第三个“铁帽子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开创的多罗顺承郡王。

实际上,如果不是勒克德浑的兄长阿达礼自我“作死”,附逆多尔衮,进而葬送了他们的父亲颖亲王萨哈廉的一世英名,这一支“铁帽子王”世袭的初创者,必然会是与岳托一样,对于皇太极登上汗位立有大功的萨哈廉。

不过令萨哈廉感到欣慰的是,他的次子勒克德浑,在清军南下,横扫南明小朝廷的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而被晋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算是彻底为他们家这一支脉洗刷了耻辱,重塑了家族的荣耀。


实际上,代善家族功勋卓著、贡献突出,不仅仅是康熙皇帝非常的感念与推崇,包括此前的顺治皇帝,以及后来的雍正与乾隆,对于这个家族都是非常的礼敬重,而这份特别殊荣与极高待遇的取得,对于代善家族来说,也确实是实至名归的。


康亲王杰书,康熙皇帝最为信赖与倚重的兄弟和宗室大臣。

康亲王杰书,作为初代礼亲王代善的孙子,其世袭罔替的和硕亲王爵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袭承来的,而是经过转袭得到的,或者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捡”来的。

由于代善最为欣赏的两个儿子岳托和萨哈廉都是英年早逝,并且他们都已经开创了自己的爵位世袭,于是在代善去世后,由其生前最为宠爱的第七子满达海,袭承了其和硕亲王的爵位,进而成为了“巽亲王”。

满达海最大的功劳,便是多尔衮去世后,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统一安排下,与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共同对多尔衮及其党羽进行了彻查与清算,帮助顺治皇帝夺回权力,并且稳定了朝堂局势。然而,就在满达海去世后的几年,他遭到了揭发,称其在清算多尔衮的过程中,侵吞了大量财物,进而被顺治皇帝削去了他本人以及其子常阿岱和硕亲王的爵位,并降为贝勒。

同时,按照努尔哈赤时期确立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原属于满达海的和硕亲王爵位,由其同族兄弟,也就是代善第八子祜塞袭承。而此时祜塞已经去世,于是作为祜塞之子的杰书,非常“幸运”的获得了和硕亲王的爵位,其名号也就此从“康郡王”变为了“康亲王”。


杰书第一次发挥重要作用,便是在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时候。

康熙八年,康熙皇帝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借由其训练的布库少年,设计“智擒”了权臣鳌拜。与此同时,康亲王杰书则当众宣读了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并认为鳌拜应该论罪处斩,最终鳌拜被康熙皇帝免除死刑,判以终身监禁。

由此可见,尽管在整个事件中,杰书虽不如索额图那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首功”作用,但是也是“智擒鳌拜”的重要参与者与实施者,这也说明,此时在鳌拜威严胁迫下朝不保夕的康熙皇帝,对于杰书是非常信任的。

而也正是杰书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名义,宣读了鳌拜的罪状,算是就此坐实了鳌拜的过错,也为康熙皇帝处置鳌拜、收回权力提供了合法性的基础,此也可以看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功劳。


在这之后,“三藩之乱”爆发,康亲王杰书也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这一时期,杰书被康熙任命为征南大将军,率兵南下征讨靖南王耿精忠的叛军。

他先是在康熙十三年,在浙江成功围剿掉耿精忠的部队,使其就此撤回福建。后又于康熙十五年,率兵攻破仙霞关,杀进福建,并且将耿精忠的叛军打得是节节败退,最终在这一年的十月,败局已定的耿精忠选择了向康亲王杰书投降。

在此之后,杰书又继续率兵镇守福建,不仅多次抵御住了台湾郑氏集团的猛烈进攻,更是转战福建各地,将郑经的军队彻底赶出了福建,全面平息了东南沿海的战乱。

而康亲王杰书,也就此立下了“不世之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肯定与赞扬。


此后,杰书又在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的过程中,发挥了“余热”,被康熙皇帝委以了镇守归化的重任。

康熙三十六年,康亲王杰书逝世,康熙皇帝非常的悲痛,为其上谥号为“良”,以肯定其一生的功绩,并且给予了杰书极高的评价。

“勋留竹帛,尚思宣力之懿亲;泽沛宗藩,懋展饰终之令典。”

而纵观杰书的一生,他的功劳,他的贡献,也绝对配得上这份殊荣。

康熙皇帝非常希望,在他的儿子之间,也能建立如此的兄弟君臣之情。

康熙皇帝,其实是非常看兄弟君臣情谊的。

而之所如此,不仅仅是他的堂兄弟康亲王杰书对康熙本人以及整个国家有过巨大的功劳与贡献,他的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即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也都为康熙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特别是在征讨噶尔丹的过程中,这兄弟二人可谓是居功至伟。

与此同时,不管是杰书,还是福全、常宁,都保持了对于康熙皇帝的绝对忠诚,康熙对其也是非常的信任与器重,这也使得他们之间既是君臣又是兄弟的亲密和谐的关系,成为朝堂上的美谈。

或许是因为体会到了这份关系的难得,从康熙对于其皇子的一系列安排来看,他是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之间也是能够如此的。

康熙皇帝对于太子胤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培养,除了诗书与弓马,也在锻炼其治国理政的才干。而对于其他皇子,康熙皇帝也是颇为上心:三阿哥胤祉,不仅学识渊博,并且弓马娴熟,甚至在算数、律法上也是颇有造诣;大阿哥胤褆、五阿哥胤祺以及七阿哥胤祐这些皇子都曾跟随康熙上过战场,十三阿哥胤祥与十四阿哥胤禵则是出了名的文武双全,胤禵更是在康熙晚年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平叛;至于雍正以及八阿哥胤禩等人,康熙也对其进行了职务分配,以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

而按照康熙皇帝最初的想法,他希望在其去世后,形成的是太子胤礽继承皇位,其他皇子积极辅助,进而兄弟间通力协作,共同开创一段王朝盛世的场景。

然而,康熙的美好想法却被现实所无情的击碎。一方面是太子胤礽贪婪奢靡、骄纵轻狂,致使康熙两度将其废黜,另一方面,众位皇子又表现出了对于皇位强烈的觊觎之心,最终形成了康熙朝晚年“九子夺嫡”的政治局面。


就这样,在经历“九子夺嫡”的摧残,并且是在见证了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的惨烈之后,康熙的心中必然是极度的伤感与无奈,回想与怀念他与康亲王杰书,以及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等人之间的和睦感情,也就成为了必然。

于是,康熙皇帝留下了这段要善待礼亲王代善子孙的话,除了是对其家族功劳的肯定,更是在对其与杰书关系的感念,同时他也希望继任的雍正皇帝能够感受到兄弟之间感情的珍贵,用宽容之心进行重用与善待。


当然,康熙的接任者雍正,对于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十三阿哥胤祥,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对其非常的信任与倚重,胤祥也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雍正进行了回报。他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与关系,也绝对堪称“千古君臣兄弟”的典范,甚至是远超康熙与康亲王杰书。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于其他参与了“九子夺嫡”的政敌们,雍正则完全展现出了另一番姿态,这些雍正曾经的政敌们,皆遭到了雍正残酷的清算与严厉的处罚,大多不能以善终收场。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康熙泉下有知的话,其也必然再次感受到极度伤感与无可奈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