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喜庆活动中,一定少不了精彩的舞狮表演,火红的狮子做出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眼睛灵动,大嘴张合有度,既威武雄壮,又憨态可掬,很是热闹。舞狮鼓舞士气,让人过目不忘,而制作舞狮道具的人更了不起,这些造型靓丽、生动活泼的狮子道具,正是出自河北正定龙狮道具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马小增之手。

  马小增的工厂,也是他的家,位于正定县城常胜街一个小胡同里。从外面看,是个毫不起眼的老院子,可熟悉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几代制作龙狮道具的“老作坊”。

  进入小院,眼前是一排排各种式样的剪刀、卡尺等制作工具,一个个叠放在一起的狮子头坯,一沓沓用来做狮身的黄红白各色布匹。马师傅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浑身充满活力,丝毫也不像五十多岁的人。“想不到今年春节的道具需求量这么大,年前的存货都出了,现在年还没过完,新的订单已经到了。”马小增忙碌着和工人们一起制作狮头,在另外几个房间,有的工人正在给狮头毛坯上骨架,有的正在给头坯粘狮子的卷毛“疙瘩”……

  “舞狮耍狮头,舞龙看龙斗。”狮道具做得好不好,关健在狮头,相对于南狮的花哨秀丽,北狮有着威武雄壮的特点,在狮头的造型上,马师傅花的功夫最大。

  “过去老辈传下来的狮头造型,横眉立目,看起来凶猛有余而亲和不足,而年节的日子里,人们更喜欢喜庆的造型。”怎样才能既威武又生动,马师傅观察到,狮眼的定位十分关键,眼睛往上掉起有喜感,同时必须保持好两只眼睛的距离,离得近了是对眼,离得远了是散眼,这个比例掌握好之后,老远看这狮子是在咪咪的笑,他还给狮眼设计了眼皮,能开合,表演时从头壳里边一拉绳子,狮子就做出眨眼的动作。改进后的北狮,不仅端庄大气,而且不失欢快,从此马师傅做的狮头有了“笑脸北狮”的美称。

  做一套道具狮子,狮头最费时,占了工时的一半。马小增说,首先要做泥模,制作前就要考虑狮头的每个部位,如眼睛、鼻子、狮头上的发髻等。待泥模做好后,接下来就要用特配的乳胶,把桑皮纸和布一层一层严密粘贴上去,其中桑皮纸要贴16层,布要贴2层。这道工序使用的材质,只能是迁安生产的桑皮纸,一则桑皮纸结实、有韧性,二则桑皮纸宽松,乳胶能均匀渗入,使其紧密相贴。

  待纸布牢固后,进行晾干、齐边、脱模、抛光、画纹路、上漆,狮头的基础造型就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描色、打孔,制作眼睛等工序。每进行一次涂色,大概有八道漆,都要晾干,整个流程下来,制作一个狮头短则一个月,若赶上阴雨天,则需三个月。

  除了狮头,完整的龙狮道具还包括狮皮、狮裤、狮褂还有狮鞋,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特别的设计,而尤其珍贵的,要数这原材料稀有的狮皮,浑身的“毛发”占了狮子成本的一半。原来,狮子浑身的皮毛,是用青海的牦牛毛做成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做一头狮道具的工序是这样的细致而繁琐,目前除了狮衣部分需要使用缝纫机外,其余6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

  在马师傅的手中,一套华丽丽狮子道具刚好组装完成,狮头喜庆大气,狮身色彩鲜艳,在他的操作下,狮子眼睛一眨,耳朵一晃,伴着铃铛声响,活灵活现。是啊,考究的选材,精细的做工,这样的龙狮道具已经超出了道具的范畴,简直是活灵活现的手工艺术品,仿佛是真狮子一样憨态可掬,神采奕奕。

  舞龙舞狮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群体娱乐活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优秀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都少不了它们助兴的“身影”。生于1963年的马小增,从事龙狮道具制作,已有近三十年了。

  岳父叫王增明,是家族祖传做龙狮道具的第五代传承人,他是跟着岳父入行的。让父辈们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龙狮制作”的工艺在马小增手上发扬光大了。特别是2000年前后,赶上了香港回归、国庆庆典、奥运会等诸多的大型庆典活动,从国家到地方,都呈现一派喜庆气氛,他抓住机遇改良工艺,创新造型,通过潜心地研究,他将传统的工艺进一步深化,制定了更为规范的制作工艺,增加产品的观赏性、耐用性,使制作的北狮,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质量都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2011年,正定龙狮道具制作技艺获得了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2年获得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马小增说,当时的心情,就像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拿到证书的那一刻,觉得几辈人的手艺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马小增看来,龙狮符合现代人的欣赏需求,符合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技艺虽然古老,但市场潜力很大。他衷心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攻略:

  交通:正定在石家庄市周边,航空、火车、汽车、自驾都能非常方便到达。龙狮道具制作人马小增创办的正定县精艺道具制作中心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常胜街。

  住宿:正定县城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都有,入住很方便。

  周边:中国十大著名寺院——隆兴寺、三国名将赵子龙——赵云庙、现代影视基地——荣国府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