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给大家讲“汉字中的动物世界”。我们讲了各种各样的汉字,其实“汉字中的动物世界”也很快就讲完了。讲了不同的动物,其实还有一种非常常见的动物种类我们还没有说到,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讲了地上奔跑的走兽,讲了天上飞翔的鸟类,还讲了各种各样的神兽,那哪种动物我们没有讲到呢?

有的小朋友应该就想到了。我们没有给大家讲水里的游鱼。鱼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蛮常见的,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吃鱼,小猫也喜欢吃鱼,所以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一讲跟鱼有关的汉字。

一、鱼:鱼的象形

鱼,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捕鱼,吃鱼了,所以鱼这个字的出现也相当的早。大家跟我看一看鱼的形体。你看这个是殷商甲骨文中的鱼,这个是周代金文中的鱼,这个是春秋战国中的鱼,这个是《说文》小篆中的鱼。我们看这个形体经历了一个延续传承的过程,虽然它也不断地有变化,但是基本的思路是传承下来的。

说文解字:相同的读音,鱼和渔有什么区别?

这个字是什么呢?我们看甲骨文很清楚。你看,这就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象形字,画出了鱼头、鱼的身子,画出了尖尖的鱼尾,而且画出了鱼鳍,在身上有鱼鳞。我们看一下西周金文中的字,这个字身上的鱼鳞是不是特别的丰富、特别的清楚啊?这样一个字到了《说文》小篆中仍然是一个象形字。

1.“水虫也”

我们看,许慎是如何讲解“鱼”这个字的呢?他说“鱼,水虫也”,鱼也是一种虫,只不过它是生活在水中的水虫。在这里虫是动物的代言,也就是鱼是生长在水里的动物。在水中生活,在水中游动,这是鱼最基本的特点。许慎说这个字是一个象形字,没错,鱼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象形字。

2.“魚”下面为什么是四点底(灬)?

许慎接下来说什么?我们来看鱼的尾巴。还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燕子的燕吗?大家跟我看,这是燕在小篆中的形体。他说鱼尾和燕尾相似,鱼的尾巴和燕子的尾巴相似,都是尖尖的,有一种特别美丽的流线之形。那我们看鱼的尾巴和燕尾相似,

但这个字跟另一个字“火”——“着火”的“火”也蛮像的。火在隶变的时候,往往会变成四点底。比如说“烧焦了”的“焦”,你看焦底下的四点底其实就是火。还有“燃烧”的“燃”,去掉火字旁,那就是燃的本字。你看,它底下燃烧,当然是用火了,所以那四点底也是火。

所以我们知道鱼底下这四点是一个跟火很像的,表示鱼尾巴的形体这样变过来的。我们看鱼这个字,在繁体字中,在隶书和楷书中,上面和今天一样,下面都是四点底。四点底你注意不是火,不是说烤鱼,而是鱼尾巴的象形。到了楷书,进一步简化,变成一横,就是今天的的形体。

3.从鱼的各种动物

在汉语中,鱼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鱼类。在汉字中跟鱼有关的字,从鱼、把鱼作为偏旁的字也是各种各样的鱼类。比如说鲤鱼,小朋友们吃过吗?大鲤鱼,鲤鱼跳龙门的鲤鱼。比如说鲫鱼,鲫鱼豆腐汤。比如说鲶鱼等等等等。还有一些大海中的凶猛的鱼,或者说一些很庞大的像鱼一样的动物,我们也叫做鱼。比如说鲸鱼,我们知道鲸鱼不是鱼,但是它和鱼很像;还有鳄鱼。我们看鲸、鳄这些凶猛的像鱼的大型动物也是用鱼来造字的。

4.鲤鱼跳龙门

说起鱼类,在中国人心目中,什么样的鱼是一种特别好的鱼呢?其实我们特别喜欢鲤鱼。你注意在东方文化中,鲤鱼是一个健康的男孩子的象征。我们有鲤鱼跳龙门,指的是你考试考出了特别好的成绩,你考上了很好很好的大学。将来小朋友们刻苦读书,考上清华北大,这就是鲤鱼跳龙门。

5.孔鲤得名由来

说到鲤鱼,还有一个跟孔子有关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他生了一个儿子,注意这是孔子第一个儿子。他生儿子的时候,当时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听说了,鲁国优秀的年轻人叫孔丘的,生了一个儿子,这是他的第一个男孩,所以国君就想祝贺他。给他送什么礼物呢?当时正好国君在打渔,在钓鱼,然后捉上来一条特别大的很漂亮的鲤鱼,就让人把这个鲤鱼送给孔子。

孔子生了儿子,本来心情就很高兴,结果突然“当当当”有人敲 门,打开一看,怎么是国君的使者呀?说不知道您带来了怎样的命令?使者说我没什么命令,就是我们的国君听说你生了儿子,所以给你送一条大鲤鱼表示祝贺。

孔子真是很高兴,收到了国君的礼物。所以这叫双喜临门,因此他一高兴就把他的儿子叫孔鲤。注意孔子的儿子就叫孔鲤,鲤鱼的鲤。他是(孔子)第一个儿子,所以按伯、仲、叔、季,他的字是伯。伯后面跟什么呢?字伯鱼,他的名和字都跟那条鲤鱼有关。

二、渔:捕鱼

说到鱼呢?还有一个字和鱼密不可分,就是打渔的渔。我们知道鱼一定要通过钓鱼、打渔才能到我们嘴里,才能被我们吃到。

说文解字:相同的读音,鱼和渔有什么区别?

1.“授人以渔”

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个鱼就是我们刚刚讲的鱼。第二个渔是什么呢?是氵的渔。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鱼,把鲤鱼送给他,不如把钓鱼的技术教给他。他学会了钓鱼的技术,就能够不断地吃到鱼。这句成语实际上表示的是我们要学方法,要学本领,而不仅仅是收获物质。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到这个成语,其实我们是要给大家讲氵的渔,打渔的渔。

2.“渔”是“鱼”的分化

打渔和被打上来的活鱼,这两个字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字,后来逐步分化,把这种打渔的行为和打渔的对象分化开。这个字的分化从甲骨文就已经开始了,大家跟我看甲骨文中的渔。甲骨文中打渔的渔是怎么样的?它在活蹦乱跳的鲤鱼、鲫鱼的鱼旁边,加了一个氵就成了打渔的渔的专用字。我们看这是甲骨文的形体,这是《说文》小篆的形体,从水,从鱼,会意。这是隶变之后的形体。这也就是打渔的渔的专用字。

3.和“渔”有关的词语

在汉语中,渔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词,这种词往往都和打渔的行为有关。比如说打渔的人、钓鱼的人叫什么呢?叫渔夫。“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渔翁。那打渔的地方叫什么呢?叫渔场。打渔的船叫渔船。打渔的工具叫渔竿等等等等,都和打渔有关。

4.“渔舟唱晚”

钓鱼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非常潇洒,非常闲逸,悠闲自得的行为。所以在我们的文学中有很多形象都跟渔夫、渔船是有关的。比如说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一句话叫做“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什么是“渔舟唱晚”啊?就是渔夫他们钓了一天鱼,打了一天渔,最后该回家了,他们悠哉悠哉地驾着小船,唱着钓鱼的歌,那种非常自得的形象。

5.“江枫渔火”

除此之外还有所谓的渔火。什么是渔火呢?夜间打渔,船上有一点点火光,这叫做渔火。你想在这种深夜无人的江面之上,远远望去,有那么点点滴滴的渔火。小船孤独地飘零在幽暗的大江大湖之上,那是一种很特殊的意境。因此我们知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你看,“江枫渔火对愁眠”,这种渔火是一种清幽的,是一种让人伤感,有一些忧郁,有一些冷清的意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