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成拳重意感,重精神,重自然之力修炼,以宇宙原则原理为本,融汇了少林、太极、八卦,集儒、释、道精华为基础,发掘人体良质良能,养成神圆力方,形曲意直,虚实无定,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拳学,它以站桩、试力、走步、推手、发力、试声、实作这七步功法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形成完整的拳学理论,大成拳把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开发人体潜能、增长本能的活力触角融为一体,强调以简而精的站桩为主要修炼方式,达到养、练、用合一的特殊拳学。大成拳之前的中国传统武术,多数拳术养、练、用脱节,习者先练功法,后练用法,再学技击功法,年轻时大多轻视养生,而中老年之后才用养生功法来补养。



什么 是 《大成拳》



1. 什么是大成拳?

大成拳是中国古代传统武学的奇葩,由清朝末年河北深县人王芗斋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创建的。大成拳重意感,重精神,重自然之力修炼,以宇宙原则原理为本,融汇了少林、太极、八卦,集儒、释、道精华为基础,发掘人体良质良能,养成神圆力方,形曲意直,虚实无定,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拳学,它以站桩、试力、走步、推手、发力、试声、实作这七步功法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形成完整的拳学理论,大成拳把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开发人体潜能、增长本能的活力触角融为一体,强调以简而精的站桩为主要修炼方式,达到养、练、用合一的特殊拳学。

什么 是 《大成拳》


2、大成拳的形成与发展:

大成拳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当时山西蒲州府永济县武术家姬际可继承发扬岳家枪的特点,研究揣摩飞禽走兽扑杀争斗之技,创编徒手拳法,又称为“心意六合拳”后来姬际可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戴传李洛能。李洛能将所练之拳改称“形意”,并广授门徒,传播形意拳法,其中尤以河北深县马庄人郭云深得形意拳学真谛。郭氏又将所学拳技传给河北深县魏家村人王芗斋先生。经王芗斋不断研究探索,融汇少林、太极、八卦及儒、释、道、医等拳术的理论与实践,去伪存真,取其精华,于1940年4月2日在《实报》上发表了《大成拳的命名》一文,芗斋先生的拳学遂正式命名为“大成拳”。

五十年代后期,王芗斋先生把中国各门各派的武术理论和本人多年来的实战经验和拳学心法传给了王选杰先生。王选杰先生在向王芗斋先生学成之后,在全国性武术比赛中,曾三胜太极拳名家李福寿,继而又胜吴氏太极拳高手书玉清,硬气功家兼善弹腿的吴长印,全国重量级摔跤冠军李柳根和来自香港练习泰国八臂拳的刘生,以及国内外许多的技击高手。许多患有药物难以治愈的慢性病人,通过和王选杰先生学练大成拳的养生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都恢复了健康。经过几代武学大师的潜心研究,形成了具有超强技击性的实战功能和修心养生、医疗功能的特殊拳法。”。王选杰先生将毕生所学的大成拳功、理、法解囊相授入室弟子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武术得以空前发展,大成拳有了复兴之机,大成拳第二代传人、大成拳中兴之主王选杰大师等人对大成拳热心提倡和大力宣传,使许多人对大成拳有了进一步了解。自1985年10月邵阳市成立第一家中国大成拳研究会开始,目前北京、石家庄、大同、西安、信阳、杭州、温州、湘潭、临沂、广州等地先后成立了大成拳学会(协会)。大成拳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弘扬大成拳术精髓,传播中华武术文化,振奋华夏民族精神,是广大大成拳同仁一贯坚持的宗旨和共同奋斗的目标,相信大成拳必将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做出积极的贡献。2007年,国家已正式发文批准湖南省将大成拳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

什么 是 《大成拳》

为什么学大成拳?大成拳的特点是什么?

大成拳是一种特殊拳学,它是以一般运动完全相反的运动形式及轨迹出现的。它是先古真人养生搏击的一种真谛。在无力中求有力,在微变中求速度,形凡意茂,大成拳是一种简单易学、超强技击性的实战功能、修心养生、医疗功能的特殊拳法。

1、大成拳集诸家武术之长。

大成拳完整的继承了形意拳发力猛、狠、通、透的优点,同时又科学的吸取了诸家武术之长,形成具有独特优点的拳学体系。站桩功是在形意拳三体式站桩功的基础上,吸取了少林拳的立禅功优点。大成拳融汇了太极拳的绵、软、松、柔运化和沾、粘、连、随的优点,又吸取了八卦掌的灵活身法和步法,及偏、带、挂、旋的多变手法;大成拳吸取了少林拳的冷、脆、快、捷的优点。大成拳具有传统武术的贴身靠打和击长放远的打法,还具有大成拳独特的声功练用方法,增强了传统武术声、力并发的威力。大成拳的操拳则吸取各派精华,既有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又有八卦掌的削掌、掖掌、塌掌老三掌,还有少林拳凌厉脆快的脚法与腿法精华。大成拳既是对我国传统拳术精华的科学继承,又是对我国传统拳术的大力发展。

2、大成拳功法养、练、用合一。

大成拳之前的中国传统武术,多数拳术养、练、用脱节,习者先练功法,后练用法,再学技击功法,年轻时大多轻视养生,而中老年之后才用养生功法来补养。中国许多拳种功法让习者受尽皮肉之苦,练出一些刚猛的劲力,用于技击只能以笨拙的后天之劲相拼,养生效果极差,晚年多有健忘、腿脚不便等病症。中国纯粹的养生功法,养生虽有奇效,但大多不能用于技击。然而独领风骚的大成拳,养、练、用合一,怎样养就怎样练,怎样练就怎样用。大成拳强调养为基础,用是结果,练是养和用的结合;练就是养,养就是练,练即是用,用即是练;用不破坏养,养能增强用,养、练、用一体。大成拳养是神意充足,练时不做戎生运动,均合于自然生理原则的功能以内养操存应用。因此,大成拳操练有素者,多长寿。养、练、用在大成拳中得到完美结合。

3、 大成拳具有完整的学术理论。

任何一个成熟的派系,必有完整的武术理论,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早期的《意拳正轨》和晚期的《大成拳论》是大成拳的形成标志。

4、 具有系统的,科学的训练程序。

5、 大成拳特别强调神、意在练功和实战中的作用。

6、 大成拳没有循经导气、通关守窍之说,故而练功不会出偏。

7、 大成拳注重人体的本能和自然力修炼,没有固定招法和套路。

8、 大成拳学习无年龄、性别限制。

大成拳学习没有变腰、劈叉、拍打、硬性抻筋等后天拙力运动,因此对习练者没有年龄和性别限制,男女老少皆宜。

什么 是 《大成拳》

学习大成拳的结果和实际作用:

1、强身健体。(大成拳是一种无病强身,有病治病的特殊拳法。)

2、治病、养生、延年益寿。(练习大成拳可以治疗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高(低)血压、贫血、失眠、胃病、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各种系统慢性疾病。同时可以静养自调,有造血、换血养生之功效。)

3、修身养心。(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在《大成拳论》中提出拳学的使命是修正人心,抒发情感,改造生理,发挥良能。王芗斋对学拳者提出恭、慎、意、切、和的基本要求,及对武术诸多方面的看法,提出习武先习德。习拳练武之人首先要明确练拳的目的,同时还要具备远大的理想抱负,出于继承发扬中华武术国粹的真诚目的,通过习武修身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和自卫搏击能力,才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达到改善人生,造福人类,修炼自身的目的)

4、自卫防身。(习练大成拳小乘拳法,面临大敌之时,可做到间架配备得当,审敌度势的应敌要领,可使自己易于攻击,使对手无机可乘;习练大成拳中乘拳法,不必迂回动转,皆可以威力取胜,此即是形意拳中“硬打硬要无遮拦”的作拳方法;习练大成拳大乘拳法者,已获得大成拳的精神、意感、力量,步法灵活,身体重心和进攻时的路线,在头、肩、肘、手、跨、膝、足各有打法的情况,做到身无定式、手无定形,步无定位。全身关节形曲力直,处处含有待发之意。使肌肉松紧得当,周身各处皆似弹簧,形成有感皆应的本能发力。

什么 是 《大成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