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老艺术家牛犇做客鲁豫的一档访谈节目,在节目中忆起自己去年因病突然离世的老伴,非常伤感与遗憾,他说老伴走了,他感到很孤独,总觉得老伴的影子还在。

今年85岁,满头银发的他,在镜头前端坐着,看上去真有几分落寞。

牛犇原名叫张学景,1935年出生于天津,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他排行老六。他6岁那年,父母双双去世,他和几个哥哥姐姐跟着在中电三厂当司机的大哥生活。没妈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年纪不大,但他非常机灵懂事,帮哥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之余,也给住在中电三厂里的演员们跑跑腿,打打杂,甚至帮着看孩子。一来二去,跟这里的一些演员都混得很熟了,其中包括演员谢添。

1946年,导演沈浮拍摄抗日影片《圣城记》,谢添主演,影片中需要一个小男孩演村童,谢添想到了张学景。于是向导演推荐了张学景,听说拍电影能吃一顿饱饭,张学景毫不犹豫地去了。由此出演了他的第一个角色“小牛子”。

随后导演要去香港拍戏,他也被叫着一块儿,那时候几个出名的电影人都是单名,比如谢添,韩涛、齐衡等,他让谢添也帮他改一个名儿。谢添想着他演过小牛子,便说那干脆再加三个牛,就叫牛犇吧。从此之后,他就叫牛犇了。

这一入行便是74年,这中间,他出演过无数部电视剧和电影,大多都是配角。他是《猴娃》里的老虎娘舅,《婆婆媳妇小姑》里的仇和尚,《大宋提刑官》里的老狱卒,《老酒馆》里的老二两,甚至是很多名字都没有的小角色……但却因为扎实的演技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他拿过金鸡、百花最佳男配角,2017年更是获得了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牛犇的妻子叫王惠玲,19岁的时候在一个乒乓球桌旁与牛犇认识。与牛犇不同的是,王惠玲出生在一个富裕人家。她是一名老师,嫁给牛犇之后,生下了两个儿子。牛犇常年在外拍戏,照顾儿子的重担便落在了妻子和岳母身上。直到退休前都是妻子一边照顾儿子,一边照顾他,还要忙自己的事业,但她从来没有心生抱怨。

妻子是个有性格的女人,不爱攀比,不炫耀。在牛犇的记忆里,妻子经常给他送饭到剧组,但她每次去都远远地站在门口,连后台都不进。丈夫是名人,每次拍照她自动躲在角落里,直到后来年纪稍大一些了,老公邀请她才愿意拍几张合照。

每次牛犇出门拍戏之后,妻子在家里给他侍奉他养的那些花花草草。即使年岁已大,去摆弄那些花草要越过一个窗台,不管天晴还是下雨,她都如同爱护丈夫一样爱护着那些花草。知道丈夫要回来吃饭,不管多晚她都会饿着肚子等,有时候牛犇忘记告诉她,自己先吃了,她也不生气,自己去扒几口冷饭。

后来孩子们都大了,成家立业了相继摆出去住了,怕她一个人在家寂寞,牛犇拍戏出外景的时候会带着她,但她经常在酒店里待着哪也不去,她嫌麻烦。两人结婚六十多载,即使牛犇功成名就,他们从来没有一起出国旅游过。这个女人,一生喜静,也节俭到令牛犇心疼。家里的房产在她名下,每次拍戏的片酬也都给她保管,用牛犇的话说“我们家存款也不是一点点。”但她去一直过得非常朴素,对自己甚至几近苛刻。

家里还有另外一套房,妻子每周都要去打扫。但常常饿了都不舍得买吃的,有一次实在饿得受不住了,买了两个包子,吃了一个另一个没舍得吃,带回家了。

有一件事情,是妻子去世之后,牛犇一直耿耿于怀的。妻子去世后儿媳妇帮忙整理遗物,发现她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一个补丁挨一个补丁,却又有许多媳妇们给她买的新衣服连吊牌都没有拆。儿媳妇当时一边整理一边流泪,说妈妈平时对我们这么慷慨,对自己怎么这么省呢?

牛犇常说老伴跟着他,没过过好日子,本来出生在一个富裕人家,跟着他之后开始过省着的日子,几十年如一日。去年老伴生病,他想趁着家里没人,把天花板掉块到斑驳的房子重新装修一下,等妻子病好回家能有个新环境,但还没有开工,妻子就去世了。

现在房子装修好了,斯人却已逝。就连曾经妻子熟悉的环境也已荡然无存。这令牛犇觉得对妻子十分抱歉。

大抵那个年代出生的人,都非常节俭,一如我们的爷爷奶奶。对丈夫孩子慷慨,对自己有些苛刻,但牛犇老师的妻子这一辈子,应该觉得挺幸福的吧。想要的她都有了,那么知足的一个女人,不争不抢,粗茶淡饭,与花草为伴。

这么多年,要不是她在背后默默的付出,牛犇也不可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出门拍戏,也不会带给观众那么多优秀的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