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为《哪吒》中申公豹的遭遇鸣不平,由于出身不好不被领导认可。难道动画片主旨出了问题?

其实,申公豹的遭遇说明了一个道理,嗜欲深者天机浅。

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申公豹的言外之意是,谁让自己是妖精,努力再多也没用。

他觉得没有得到师傅元始天尊的信任和宠爱,为自己喊冤。但是,师傅的信任,仅仅基于徒弟的能力和功劳吗?显然远远不是。

有句话说,心术不正的人,能力越强,危害越大。申公豹的内心充满争竞,嫉妒,做事并非甘心情愿,而是为了讨好,这样的人永远不成熟。如果没达到目标,就会垂头丧气甚至埋怨自责,如果达到目的,又会担心失去胜利的果实,甚至害人。倒不如我做我的事,管你们喜欢不喜欢。


一个人欲望太深,就会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甚至犯下大错。这是一种“奴性人格”。

《三国演义》中有个魏延,跟随诸葛亮六出祁山,可以说立下赫赫战功,但诸葛亮就是不喜欢他。

第一次,魏延背叛了长沙太守韩玄投降蜀汉,所有人都高兴收获一员大将,唯独诸葛亮冷冷说,砍了。众人问原因,诸葛亮说,一个背叛自己主公的人,留着有什么益处?众人求情才保住性命。

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闭门祭星,嘱咐所有人不得入内,关键时刻又是魏延匆匆进帐,使风将蜡烛吹灭。病重的诸葛亮心情可想而知。

此后不久,诸葛亮卧榻弥留之前交代马岱,我死了,魏延必反,到时候你如此这般。真如诸葛亮所言,魏延拉队伍,在众将面前大喊“谁敢杀我”,旁边马岱一刀砍下魏延脑袋。

尽管小说有加工渲染成分,但人不能太奴性,太依赖人。

嗜欲深者天机浅。一个人心性不好,不如不努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