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天襟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国语》曰:“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福建连江,东濒台湾海峡,与马祖列岛一衣带水,江海相连,山水相拥,让一代代戍边卫疆官兵“愿得韶华刹那,开得满树芳华。”如今,一纪芳华虽已定格海连江,却时常让人魂牵梦萦。

“八一”建军节期间,每当看到微信群里战友们转发的老照片和倾诉的旧日情,特别是那“也许是过分的爱你,我才穿上这身军衣,告别家乡的温暖,走向远方的风雨……”的戎装抖音,犹如不久前在连江黄岐半岛肆虐的“玛莉亚”台风,难覆平静,念兹在兹。

那年的初秋,带着在原南昌陆军学院“洪炉铸剑”的激情,虽未能回到入学前的老单位,却和银煌、航力、小春、徐永等来到一个叫连江的海防一线,开启了我们的诗与远方。

▲2007年6月,作者(右)与战友合影。

01

准确地讲,真正走进连江,应该是和徐永到郑州参加完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后。那是次年的2月2日,当我们俩带着干冷的北方寒流匆匆赶到闽运车站时,天空已伸手不见五指,但寒冷却丝毫不亚于北方。就此分别,徐永去了县城附近一个叫杜堂的乡村,而有着福州“天涯海角”之称的北茭则在等待着我的启程。

翻越十八湾、盘旋沿海路、穿过小村庄,绵绵细雨、点点渔火,阵阵海风、丝丝寒意,加之出租车司机漂移般的驾驶技术,我不免生心害怕。记得在路过横塍村沿海公路时,为给自己壮胆,我把电话打给了刚到安徽芜湖报到的梁杨,俩人在电话里唱起了当时唱遍大街小巷的《两只蝴蝶》……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载着翻江倒海的躯体终于到达目的地。而此刻,文满、敏蔚两位老大哥和树炜、善猛等兄弟早已在黑暗的寒风中等候多时,顿感一股暖流驱散了心头的寒意。如今,随着连江疏港大道沿海公路和黄岐——马祖“小三通”航线的开通,飞驰在宽敞的公路上,黄岐半岛的点点渔帆、碧海蓝天尽收眼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谁又能忘记当年安凯乡郭婆岭十八湾的滋味?

偶开相册,时空流转,时代变迁,对比浙江舟山定海古城,思绪回到位于闽江口北岸,素有“闽江北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连江定海湾,不禁想起了现已回安徽蒙城工作的明明,那是一段青春启蒙的日子;对比湖南的长沙市,思绪回到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震惊全国的“黄岐海盗”,如今已是初具现代化气息的长沙村,不禁想起了现已在长沙市安居乐业的小科,那是一段患难与共的岁月……

偶翻剪报,2006年6月14日《福州晚报》刊登的《郭沫若在连江黄岐赋诗》一文叙述:1962年12月21日,70高龄的郭老站在黄岐半岛嘉池山上,遥望彼岸,诗兴大发,挥毫赋诗一首,诗云:和暖如春意欲融,嘉池山上鼓东风;东西犬岛波涛外,南北竿塘烟霭中;美帝跳梁同狐鼠,台澎解放待英雄;一朝令到军旗展,日月潭边驭六龙。后来,这首《在黄岐》也成了我到机关任职时制作单位情况介绍片的引言,黄岐半岛“祖国东南一半岛,敌人心上一把刀……”的豪迈诗句在官兵中也广为传颂。

夜深人静,再忆北茭,这个堪称东方威尼斯的千年海岛渔村,不仅有着“天之涯、海之角”的北茭鼻、蛇龟吻等奇特景观,更有着颖华、福华、军华、文哲、军涛,杨毅、述军、李俊,铭勇、肖波、肖应等兄弟的深切情谊和戎马倥偬。

02

川石岛,闽江口的璀璨明珠。那年仲秋,和剑勇、成龙等兄弟顺江而下,第一次踏上这个面积仅3.18平方公里的小岛。

在这个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小岛上,我熟知了“五虎守门”“双龟锁口”等历史典故;也读懂了19世纪英、美、日、法等国在岛上建设白墅群、大东电报局、海洋气象站、美式教堂的历史背景;还得到了河沙场的老陈和以捕捞为生的陈姓父子、养鸭场的老董、海军山举重基地的阿朱等岛上群众的理解支持;更难忘记科杰、黄鑫、国池、国强、志明、志刚、阿辉、泰君、翔子等兄弟的同舟共济和红军、黄金、柳坤、树波等老海岛的无私奉献。

对川石岛更深刻的认识,应该是到机关任职后。为迎接民政部领导春节上岛慰问,在杜江老大哥的带领下,我们以琯头码头为起点,收集了大量有关闽江口沿途水文气象、海上通道、经济状况、民俗风情、战场遗址、历史典故等资料,并整理编印成《闽江沿途历史花边》小册子。为参加上级组织的先进事迹巡回演讲比赛,和龙华用了三天时间对岛上的领导关怀、血色历史、风土人情、励志故事、发展成就等进行了深入挖掘,让“海军山”“英国房”“万人坑”“千里眼”等故事更加走近官兵、激励新人。

不曾忘记,在随行省军区主要领导上岛视察期间,当航行至长门炮台附近水域,首长随机询问跟航的婵军同志,中法马江海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因刚参观过马尾船政文化博物馆,对这段历史有所思考了解,所以他回答原因、总结教训、借鉴意义一气呵成,深受肯定。

不曾忘记,向守志老将军“芭蕉山下出英豪,黄土沃里练精兵”的亲笔题词,激励着一代代官兵像“钢钉”一样扎根海岛;作为福建省举重基地发源地的“海军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石志勇、张国政等奥运会举重冠军,他们用“勇拼博、胸怀祖国,洒热血、称雄天下”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官兵“见第一就争”的拼博意识;肃立在“川石岛日军受降遗址”“万人坑遗址”和“大英东情报站遗址”前,官兵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铿锵誓言,依然萦绕耳旁、催人奋进。

现如今,上岛的游客可观赏海上日出,探访战场遗址,远眺马祖列岛,近观闽江胜景,还可逐涛戏浪、观海听涛、沙滩拾贝、篝火晚会,和亲朋好友尽情体验海岛的别样情趣,可大家是否了解过这座美丽小岛背后的神奇故事呢?

03

敖江,发源于鹫峰山东南麓, 福建省内第六大河流,经流连江县内敖江、凤城、浦口等镇。凤城镇,古称温麻屯,因城域形似展翅凤凰而得名,是连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玉泉山,传言唐玄宗踏上此山时,见山中冰清玉洁的甘泉汩汩流淌,兴然所至,赐名玉泉,由此得名。那年植树节,与驻地干部群众共同种下的那片香樟林,应该已绿树成荫。

青芝山,素有“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之说,董应举、左宗棠、林焕章、林森、赵朴初等历史名人无不留下故事和墨宝。站立莲花峰顶,俯瞰闽江口,百舸争流,天风海涛,景色蔚为壮观,不知何时能再登峰顶。

覆釜山,古人题诗云:“苍岩干尺晓烟消,岛屿微茫海色遥,无数乱峰皆足底,不知身已近青霄。”把山上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曾雾天行走山上,似置身云端,有如羽化成仙之感。

不曾忘记,在104国道旁的某个小山村,与甘于寂寞、勇于坚守的克深、海龙、曰晓、锦伟等兄弟,在业余时间干起了拆旧房、修新路、砌护坡、挖池塘、铺草皮的行当,此等经历也许不会再有;文超、杨磊深夜冒着大雨协助当地刑警查办案件的插曲,也是终生难忘;某高新建材有限公司洪董事长传授的创业经验,倍感终身受益;传友、贵乐、伟华、张伟、剑城等老大哥的关心帮助,更是刻骨铭心……

不曾忘记,闲庭敖江休闲步道,以电影《摔跤吧·爸爸》作引题,在春明、江昆两位兄弟离别之际,深情写下的告别辞。

不曾忘记,参与军地共建“百连百村结对子,军民融合促发展”活动,连江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

回首北门路,迈步新征程;一纪芳华海连江,出走半生仍少年。

虽已离开,但仍关注,前期的台风肆虐,看到朋友圈转发的视频,无不留下祈祷和祝愿。我们坚信,“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第二故乡连江,必将更富实力、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微信号:njjqrmqxb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编 | 陆雄飞

编辑 | 刘德

见习编辑 | 吴荣鑫、陈东旭

刊期:1502

感觉精彩,点击下方爱心支持一下吧!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