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一支部队在确定强攻难以拿下的情况下,指挥员单刀赴会,通过一番极具说服力的劝降,一枪未放、兵不血刃,就让一支三百多人的保安队全部缴械投降。可以说,这一战完美诠释了孙子所提倡的军事斗争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1938年10月22日,新四军第四支队手枪团团长詹化雨、政委汪少川接到上级命令:为配合第七团攻打安徽无为县城,手枪团负责歼灭无为县外围襄安镇的敌保安大队。
据侦察,该大队下有3个中队,共计300余人,装备有9挺轻机枪,200余支步枪、10余支短枪,弹药充足。
当晚,詹化雨、汪少川即率部从庐江黄屯出发,经一夜急行军,于23日拂晓到达指定位置,原驻襄安的敌保安大队已闻讯龟缩到该镇东侧的一个预先设防的大庙里去了。手枪团当即推进到大庙附近地区,詹化雨和汪少川当即带领各分队长抵近勘察战场。

这个大庙地势较高,三面环水,庙外四周筑有交通壕和工事,进出大庙唯有一条长约80米的坝堤,进坝口处有一个由几栋砖石结构二层高房组成的据点。高房墙上密布射击孔四周挖有堑壕工事并设有铁丝网障碍,周边地形平坦开阔,很难隐蔽接近,可谓是进庙的“桥头堡”。
勘察后众人一致认为:对这个易守难攻的敌人,不能强攻,当时手枪团没有装备火炮,强攻无疑伤亡会很大。
汪少川考虑到守敌已处于新四军包围,且从群众那里得知军官眷属也在其中,敌人已成惊弓之鸟惧怕被歼,完全可以利用当前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有利时机,以攻心战迫其投降,既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又能避免我军战损,可谓一举两得。
汪少川掏出怀表一行,正好是11点半,离上级规定的总攻还有一个半小时,便把由他单刀赴会的想法跟詹化雨说了。

詹化雨听罢同意他的主意,但又感到风险很大。
汪少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已把生死置于度外。”
詹化雨见汪少川决心已下,一再嘱咐他小心行事,一旦有意外,他立即带领部队发起强攻。
为避免敌疑心,汪少川只带了团部的汪参谋和两名警卫员,大步向坝口据点走去。离据点还有几十米时,传来敌哨兵喝声:“站住!干什么的?”
汪少川大声回答:“我是新四军第四支队手枪团的汪团副,前来与你们王大队长共商抗日救国大事。”
过了一会儿,敌大队长王乾寿派出一名副官将汪少川等人接进庙里。汪少川注意到,庙里有个很大的院子,到处是堑坡和堆沙包的工事,通往主殿的过道上站满了两排端着上刺刀步枪的士兵,个个凶神恶煞,杀气腾腾。

汪少川定了定神,止步环顾四周大声喊道:“那位是王大队长?”
此时从殿内不紧不慢地走出一个身材高大、满脸络腮胡子、腰别手枪的人,他傲慢地说道:“我就是,你有何贵干?”
“我是新四军的汪团副,今天专程登门与王大队长共商抗日大事,你却摆出这付敌对的架式,既然你没有诚意,汪某告辞了!”
王乾寿见状赶忙换了一副腔调:“汪团副,且慢走,里边请!”随即一摆手,两排士兵唰地一声放下了枪。汪少川这才带领众人从容走进了殿内。
随后,王乾寿一一向他介绍了特派员、陈副大队长及其他几个头头脑脑一干人,这帮家伙个个手里提着驳壳枪,面带杀机,气氛十分紧张。
汪少川放声大笑,尔后对他们说:“各位这么紧张,如临大敌干什么?”

这坦然从容的态度立即缓和了紧张的气氛,于是他向王乾寿建议:“请你把各中队长都召集来,我当面将我军来意说清楚,以免发生误会。”
王乾寿让各中队长都到场后,汪少川从椅子上站起来,对他们说:“日寇发动侵华战争要灭亡中国,每个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都应拿起武器守土抗战,而你们却把枪口对准抗日救国的新四军,还算是个中国人吗?与旧县长韦廷杰这样的卖国贼同流合污,不仅要受到国法制裁,还将落得个被世人唾骂的汉奸罪名。况且我军现已将你们团团包围,倘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还要连累诸位的妻儿老小。何去何从,请你们三思吧!”
经汪少川一番义正辞严的宣传攻势,不少人连连点头称是,并相互小声议论起来,形势大有转机。
突然,西边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汪少川一看怀表,正好下午一时整,第七团攻城战斗业已打响。王乾寿脸色一沉,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用枪对汪少川大声责问:“西边为什么打起来了?”

汪少川面无惧色地说:“这是你们守城的部队拒降,我军已开始强攻。用不了多久,城必被攻破。王大队长你可要当机立断啊!”
说罢,汪少川又命令汪参谋:“汪参谋,你赶紧出去报告詹团长,王大队长已有意同我们和谈,千万不要开火!”
“是!”汪参谋心领神会疾步奔了出去,王乾寿听得此言,又看汪少川等几人原地未动,对汪参谋未加阻拦,却与其手下把汪少川和两名警卫员紧紧围了起来,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汪少川深知,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趁热打铁,于是高声说:“我军的用意,刚才本人已说褥很清楚了,我再次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同我们合作,调转枪口打鬼子,你们大队建制可以不改,各级军官职务原封不动,你们的家眷和财产一律加以保护。”

正在这时,一个敌兵急匆匆跑进来报告说,新四军已向坝口据点运动,并问:“大队长,打不打?”
众人的目光一起注视着王乾寿,只等他一句话。
汪少川知道看他犹豫不决,赶紧说:“王大队长,我军在没有火力掩护的情况下一枪未放地向你接近,难道你还看不出我军的诚意吗?”
时间紧迫,也容不得他再考虑了,王乾寿断然地说:“弟兄们,我们相信新四军汪团副的话!我们不能打抗日的同胞,停止一切抵抗!”
就这样,通过汪少川的单刀赴会,新四军手枪团一枪未放、一个人未伤,兵不血刃地将敌人的一个保安大队降服了。此战成为新四军运用政治瓦解、攻心为上取得成功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