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不久,谢霆锋在担任导师时,就说了一番让全中国男人颤抖的话:

说实话我都已经有点厌倦现在非常流行的韩风,我觉得男生也该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

的确,现在的很多娘娘腔的男人,越来越受热捧了。打开电视和手机,满屏都是洁白无瑕的小鲜肉。

比如《某某练习生》的一名小鲜肉在机场,面对粉丝拍照,赶快举起手包挡住自己的脸,说:“吓死宝宝了,都说啦我没画眼线,不能出现在相机面前的。”

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男人说出这种话的姿态……

男明星如此,男孩子也纷纷效仿,化浓妆、描眼眉眼线、涂口红,割双眼皮等等。

而现实中,那些在激流中顽强拼搏的男人,那种血性方刚的男子汉却置若罔闻。

中国男人的血性去哪儿了?

男人娘化的背后,其实有着极其微妙的社会变迁。

“阴柔之风”成为“社会主流”,其实是生活上的侈靡风气的蔓延,是男人失去社会责任感的呈现,是中国人血腥的丧失。

越来越多的人都不再关心社会,每个人都在奢望岁月静好,都在逃避现实,每个人都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现在的90后男孩子,都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他们不明白生活的苦难,也承受不起现实中的压力,最终演变成心胸狭窄的“瓷男”,甚至“妈宝男”。

中国男人的血性,就这样一点点丧失!

不要忘记,100多年前我们还被别人成为东亚病夫。

这可是埋在几代中国人心里的痛,我们怎能轻易忘却?

2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豪情万丈的,中国男人更是血性方刚。

春秋战国是中国最精彩的历史时期,早在那时中国就有了侠文化。

那时的中国人个个强悍好战,就连吴越地区(今天江浙上海地区)都非常尚武,当时的贵族下马能文,上马能武,侠客遍地,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受人之托,一诺千金。

正如鲁迅所说,春秋时的侠客,是以“死”为极终目的,他们的结局也确实是一个个慷慨赴死而去。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收天下兵器,民间的尚武精神开始被压抑,然而秦不过二代而亡,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得以延续。

再后来,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失败的教训均是因为血性的缺失,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来解除大将的兵权,虽然保证了赵氏的身家安全,却导致整个民族失去了安全。

当时同样品级的官职,文官要比武官大一些,待遇优厚一些,宋代民间流行的俗语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于是宋代很多男人开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们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他们的体质越来越差,性格也越来越细腻。

正如梁启超所说:“重文轻武之习既成,于是武事废坠,民气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温温如菩萨,敢敢如驯羊。”

连马都骑不动的娇贵宋人,在后来的变乱中被称为“南羊”,与四只脚的“北羊”一起成为当时的食物和宰杀的对象,后来宋朝被蒙古所灭!

另一个类似的教训发生在明朝,当时皇帝根本不关心边防的战事,而弄了一群太监监督群臣的效忠,明朝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已在信中说:“很难把中国男子看作是可以作战打仗的人。他们彼此争斗时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妇道人家的愠怒,相互殴斗时揪头发。”所以后来明朝被满人所灭。

3

文和武从不是相悖的,道家讲究“以武入道”,讲究以武道来悟道,真正的儒家也从不文弱,儒家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一大半是有武的含义的。孔子的父亲是武士,曾经一个人托起城门,掩护别人出逃;孔子留下来的图像也是佩剑的。

1910,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百姓个个羸弱不堪,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亲笔写下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还有未完成的大业,还需要无数的热血男儿才能实现真正的中华崛起!

这股阴柔风在青少年身上,在这些未来8、9点钟的太阳身上,几乎看不到万丈光芒的迹象。

世界杯期间,网上出了一张对比图,19岁独进两球的法国球员姆巴佩,和中国三个差不多大的偶像明星。

配上“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娘则国家娘”。

中国男人,是该唤起心中的血性了!

我们该彻底修复一下我们的审美了。

一旦“娘炮”成为主流,就会吞噬掉这个民族的血性!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动荡的世界;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为了让大家彻底认清时代究竟在发生什么,水木然写了这2本书:

请点击了解更多购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