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時,張伯禮大膽提出,組建中醫隔離病區,由中醫成建制管理和治療,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救治患者。如果說“中藥漫灌”是初試牛刀,那麼成建制接管方艙醫院纔是中醫真正的大展身手,這也是張伯禮17年來的心願。

3月26日,一場由世界中醫聯合會舉辦的中醫藥抗疫專家經驗全球直播正在進行,64個國家10萬人在線進行交流分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作爲主講專家,進行了40分鐘的中醫抗疫經驗介紹。令他驚喜的是,來自各國的提問接連不斷,持續了1個多小時,展現出對中醫的極大興趣。有的詢問中醫怎麼治療?有的直接開口向張伯禮求一張中國藥方......

中醫藥愈來愈受到海外的認可,這振奮人心的一幕張伯禮已經等待了17年。


國有大疫,醫生即戰士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2003年,非典肆虐中華大地,醫院隔離病房一片忙碌,時任天津中醫學院院長的張伯禮卻插不上手。抗擊非典疫情以來,一直是西醫在一線主導救治,中醫藥未被允許介入,張伯禮只能乾着急。

“國有大疫,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他立下誓言,一定要用自己的中醫藥學服務於人民。此時,一位院長找到張伯禮,說自己的親戚在隔離病房接受治療,怕是挺不過去了,請張伯禮用中藥試試。剛好,張伯禮的學生就在這家醫院的隔離病區。他讓學生傳來病人的舌象和症狀,開藥熬好了偷偷送進去,給病人服用。三天後,那位院長專程感謝張伯禮,說親戚症狀明顯好轉。“以前說一分鐘話還斷斷續續,氣喘。今天跟我說了15分鐘話。並且想喫東西了,精神也好多了”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有了這次的成功,張伯禮更堅定了要用中醫治療非典病人的決心。“中醫能治,爲什麼不給我們機會”?在他的極力爭取下,10名非典病人被安排接受中醫治療。經治療,10人中沒有一人轉爲重症,其中不乏治癒者。此時,張伯禮大膽提出,組建中醫隔離病區,由中醫成建制管理和治療,應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救治患者。“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積累了很多經驗。”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2020年,張伯禮已是72歲的古稀老人,他沒料到,自己將再度披甲,用非典實戰經驗和深厚的科研積累率隊出征。


臨危受命,壯士暮年出征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張伯禮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的通知,要他第二天飛赴武漢。一種老將暮年出征的雄心和悲壯同時襲來,他溼潤了眼眶。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抵達武漢後,眼前的景象讓張伯禮感到焦慮。大街空無一人,醫院卻人山人海;醫護人員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檢測能力有限,無法及時確診;更可怕的是交叉感染……張伯禮當機立斷,必須阻斷傳染途徑!他提出:迅速採取對四類人羣(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分類、集中隔離。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在初步實現隔離後,張伯禮緊接着提出“中藥漫灌”,給患者普遍服用中藥湯劑,來舒緩他們恐懼情緒,緩解病情,提高免疫力。他堅信“一個病因,相同症狀。中藥漫灌符合大規模流行病學。”在服用清肺排毒湯、化溼敗毒湯、宣肺敗毒湯等湯劑後,隔離人羣轉爲確診患者的比率從2月初的80%,降到2月中旬的50%,2月下旬30%......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嚴格的隔離,集中服中藥可以說截斷了疫情的蔓延。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場戰爭,這是戰爭取勝的基礎。”


肝膽相照,方顯醫者仁心

如果說“中藥漫灌”是初試牛刀,那麼成建制接管方艙醫院纔是中醫真正的大展身手,這也是張伯禮17年來的心願。2月14日,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開始接收輕症患者,這也是武漢市唯一一家由中醫醫療團隊整建制接管的方艙醫院。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張伯禮根據患者的脈象、舌象,辨證施治。除了中藥湯劑,中醫特色的耳穴療法、艾灸等也作爲輔助治療手段在病區中推廣;八段錦、太極拳等中醫養生保健操,讓患者活絡筋骨的同時,也傳遞着戰勝疾病的信心。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在張伯禮看來,方艙更像一個社區或大家庭。他自己猶如家長。爲了讓病患有更舒適的環境,在他的張羅下,江夏方艙增加了拉簾,熱水器,空氣淨化器……“治療第二位,服務第一位。”這是他對方艙醫護人員的要求。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我們的中藥,還有熱情的服務,中醫綜合治療起到了效果。”江夏方艙醫院從開艙到休艙共收治564名病人,沒有一例轉爲重症,很多病人最後都不願意離開方艙。由於太勞累,加上飲食不規律,張伯禮突發膽囊炎。2月19日凌晨,他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張伯禮笑稱,“我這回把膽留下了,與武漢人民肝膽相照”。

17年積澱,纔有了這次的肝膽相照

武漢和全國的疫情防控形勢都在持續向好,但最近看到歐美疫情,張伯禮非常憂慮。病毒不分國界,而中醫大愛無疆!“以上這些經驗,我們非常願意分享給外國同行。”希望與國際同行加強交流,讓中西醫結合療法幫助更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