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哈克)作为二战时期日本少数量产的自动武器,百式冲锋枪无疑也拥有着独居特色的“东方特点”:包括达到千米的标尺,轻机枪使用的两脚架...而最无法让人明白的,无疑就是在其枪口上挂着的白色刺刀。一战中,德国人首次采用了所谓的“暴风突击队”战术,使原本沉闷而又僵持的堑壕战再一次转变为了运动战,这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采用了新式武器——冲锋枪。

与传统大栓相比,射速达到500发/分的MP18冲锋枪足以让许多在战壕内拉着大栓的普通步兵葬身在弹雨之下。但是,弹容量只有25发的冲锋枪子弹终究是会打完的。射手在打完子弹以后,又该怎么办呢?难道拿着冲锋枪去和远比自己长的多的大栓拼刺刀吗?对于这个问题,英国人也有了答案。1940年,在面对德国入侵大不列颠三岛的情况下,英国陆军与海军关于冲锋枪的使用与设计发生了重大分歧,最终分道扬镳。

陆军选择了使用缴获的MP38型冲锋枪设计出斯登,而海军则利用德制的MP28-II型冲锋枪设计出了所谓的“兰彻斯特”冲锋枪,仅限于海空军装备。而这款有着“德国血统”的英国货尽管使用的是50发的长条状弹匣,但仍为枪管前段加装了卡榫由于安装英式的M1907制式刺刀,可见英国人在一战期间“刺刀见红”的思想直到二战依旧是根深蒂固。

再回过头来看日本的这款“国产”冲锋枪。对于缺乏资源和补给的日本来说,军方始终认为“冲锋枪”这种东西就是个浪费子弹的项目。因而直至二战结束前,百式的总产量也没有超过2万支。同时,百式冲锋枪也与英国人的兰彻斯特一样,只配发给海军陆战队士兵与伞兵。陆军?根本没有!

而在设计上,这款只能打100-150米的冲锋枪更是加上了两脚架与近千米的射击标尺。同时,枪口上也被挂上了刺刀随时准备白刃。就这个造型,放到欧洲战场上根本算不上是“冲锋枪”,反而更像是一支畸形的“轻机枪”!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