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云南腾冲12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著名的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爱辉(瑷珲)-腾冲”线(由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也称“胡焕庸线”)两侧所代表的东西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也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团队建议,沿“爱辉-腾冲”线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来破解“胡焕庸线”问题。

大会开幕式上,由中科院院士、DBAR主席郭华东(左3)领衔的腾冲院士工作站也举行揭牌仪式。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并领导的“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BAR)主办的第三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12月6日继续在云南腾冲举行。DBAR主席郭华东院士在会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今年1月,他负责的院士咨询团队通过中国科学院向国家上报《破解“胡焕庸线”,缩小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报告,提出“承东启西、南北互济,构建‘美丽中国中脊带’”等具体建议。

该建议具体内容包括构建“一带”(即“中脊带”,指“爱辉-腾冲带”)、“两端”(为爱辉、腾冲)、“三国”(即中国、俄罗斯、缅甸)、“九省”(沿该线涉及中国9个省区)的合作发展格局,促进东北亚与东南亚在东北-西南便利交通与贸易的形成。

第三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期间,由郭华东院士领衔的腾冲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它是在国家“一路一带”倡议下,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的“中蒙俄经济走廊”、中间的沿陆上(沙漠)丝绸之路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建设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进落实的背景下成立。而此前,郭华东院士领衔的“爱辉院士工作站”已于今年5月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建立。

郭华东表示,在中国东北、西南两端的爱辉和腾冲建设院士工作站,实际是沿着“胡焕庸线”两端建设,不但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两大经济走廊,更使呈东西走向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有了南北方向上纵向的联系,“这个联系意义重大,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得越好,破解‘胡焕庸线’的可能性就越大”。

他指出,在“胡焕庸线”两端腾冲、爱辉建立院士工作站,旨在为当地提供智力支持,提升腾冲、爱辉两地及沿线城市合作水平和层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实现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研究员、郭华东院士团队骨干专家王心源认为,破解“胡焕庸线”,实质上就是要推动中国东西部的均衡发展,而“一带一路”建设使中国西部在欧亚大陆的地缘优势凸显,这对于“胡焕庸线”的破解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