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苏

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并不是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大学阶段,反倒是0~6岁这一阶段。

因为,人类的智慧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而且人的心理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发展并定型的。

3-6岁,一个真正创造和建设阶段。

儿童从3~6岁的这个过程,已经能够有意识地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了,他开始了一个真正的创造和建设阶段。

儿童在前一阶段创造的潜在能力,已经开始渐渐地展现出来,这有赖于儿童有意识的经验。他开始用那双受智慧支配的双手从事人类特有的活动。

3~6岁是一个通过行为进行自我“建设性完善”的时期,儿童现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加强自己对环境中行为的意识,而另一种则是完善已经形成的各种能力。

蒙台梭利曾深刻地指出,“任何高等教育都无法抹掉婴儿在0~3岁时期形成的东西。由此可见,0~3岁阶段内教育的重要性。

如果儿童在3岁之前遇到的一些障碍,导致了他人格的偏离,那么在3~6岁这一时期还可以进行补救,因为这一时期是大自然对儿童心理建设的收尾时期。”

至此,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中国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知老”的道理了。

因为儿童在6岁以前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能力会伴随他们终生,他们的走路和做事的方式都会定型,心理发展模式得以建立,独立、自信、专注、责任等诸多优秀品质得以形成,并会成为他们性格的永久特征。

这些东西会决定他们属于底层社会还是上层社会,因为不同社会阶层的差别就体现在这里,就像我们用不同的语言来区别不同的民族一样。

预备好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蒙台梭利博士也说过,“幼儿是成人之父!”也就是说,成人的种种品性与能力的基础大多是在小时候形成的。

幼儿期的教育状况孕育了成年期的发展潜质。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长迈出了实质行动,走出家门,为了孩子的教育,参加培训、充实自己的育儿知识。

孩子的品格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都是来自于家庭教育,因此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自我反省得越深,就越谦卑,父母成长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其实,儿童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自己的投射和焦虑,而儿童仅仅是这些问题的“表达者”,是儿童帮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作为父母,必须先改变自己,放下成人权威,反省自己,正视孩子,解放自己,解放孩子,让孩子自己体验成长的乐趣。

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孩子还是你的老师。

儿童具有一个精神胚胎,在出生前,儿童就具有一个心理发展模式,精神胚胎想要按照其规划的模式发展,就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自由与环境。

儿童依靠其内心的特殊能力: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向着自身的目标而发展,逐步创建了其自身的心理结构—正常化。

我们管教孩子的三点黄金法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教育的目的应是让孩子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和自由。儿童的成长跟随大自然,因此,成人必须跟随儿童,要学会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接纳儿童,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让儿童自由的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采取“混龄式编班”的教育模式,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培养秩序、精细、专注、探索、关爱、独立、自信、自由的教育目标,一定适应中国。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推荐阅读:

儿童动手操作的游戏材料,您真的给孩子选对了吗?| 干货分享

蒙氏漫谈:儿童发展的四个阶段 | 分享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