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漫步在人生爱情的路上,争先恐后“脱单”的不仅只有年轻人,随着社会对老年人再婚的问题越来越宽容,一些落单的老人同样渴望再觅知音,共度更好的晚年生活。

68岁的老汉周德华是深圳莲花山公园“相亲角”的红人,他不仅是这里最大年龄的相亲者,而且一站就是两年。

一年多来,周德华见了十多名相亲对象,但由于种种原因,老周最终没能和这些“相亲对象”走到一起。

经过两年多在相亲市场上的“磨砺”,老周的心也逐渐变得坚强起来。“这两年间我一直在‘买教训’,经历得多了,也算有些长进。”

老周的相亲资料用塑料套包裹着,十分显眼。每个星期他都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从坪山过来一趟,看看征婚广告是否有损坏。

但两年过去了,对象还是没影。

“好几次距婚姻差一点点”

一年过去,老周在莲花山相亲角的资料略有调整。他的收入略有上涨,每个月约有3500元。同时,他删除了之前可能不利于自己找老伴的几个要求:一是要求对方会开车;二是要求对方会做饭。

唯一没有变的一条是,他希望自己找的老伴的儿女或朋友能有个工厂,能让自己在这里打工。“尽管这一点可能让对方觉得有些不舒服,但我还是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否则,以后才发现这一点达不成一致,就把双方的时间都耽搁了。”

周德华和自己的征婚广告。

老周笑着说,过去一年间,有十多名中年阿姨前来找他“谈谈”,但遗憾的是,好几次距离婚姻就差那么一点点。老周告诉记者,他见的这十多人中,年龄从40多岁到60多岁不等。有些是别人看不上他,有些是他看不上别人。

“说实话,我也不想高攀”

过去一年间见过的人不少,但却始终没能凑成姻缘,这也让他开始反思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周德华在深圳莲花山公园相亲角张贴自己的资料。

据他分析,他一直没有找到对象,可能是自己的征婚启事信息不准确。

他解释说,他在征婚广告中提出,希望老伴的儿女或朋友最好能有工厂,这一点可能会让对方误认为他看中相亲对象的家产,是想图财,动机不纯。

他说,这是对自己的误解。“我之所以要求对方子女有工厂,是因为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希望还能继续创业。如果对方有工厂,我就可以在工厂里干活。”

老周说,太坦诚、太直白,反而容易吃亏,在相亲过程中要有所保留,有些情况可以等双方接触得差不多了再慢慢谈,否则,一开始可能就把对方吓跑了。这是他见了好几个相亲者之后总结出的教训。

在老周看来,老年人相亲也讲究“门当户对”。双方的条件要相当,有共同的爱好或者能在某一个方面达成一致,这样才能走到一起。否则,双方经济地位相差太悬殊,就很难在一起。“说实话,我也不想高攀。”

坚信“下一个就能成”

有阿姨微信之后,连声“你好”都不说就直奔主题:“听说你在深圳有5套房子,值多少钱?”这让老周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虽然到了这个岁数,相亲双方都是想在一起搭个伴过日子,直接一点可以理解,但这样一开始就问对方有多少财产的,还是让他有些不舒服。

老周说,今年9月,他准备把江西老家那套房子卖出去,差不多可以卖50万元。那时他的手头就更宽裕了,然后会考虑是否将自己的要求适当放宽一些。

他说,哪怕一再受挫,他也会抱着“下一个就能成”信念一直相下去。

近年来,老人相亲的现象越来越多……

        报道称,“老人相亲角”由几个主要群体组成——丧偶者、离婚者、单身者。

        尽管来到相亲角的老人都积极认识新朋友,但许多人坦言,只是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心知真正找到伴侣共谱黄昏恋的概率不高。一名相亲的大妈称,在相亲角成功配对的概率是“百分之一”,毕竟这里只不过是见面平台,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厘清双方经济、儿女方面的许多问题。

        但也有部分相亲者对晚年婚姻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找个老伴,和自己一心一意过日子,安度晚年。

不管如何

我们都衷心祝福老年人

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同意的请点个赞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参考、老年之声、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柳州晚报 

ID:gxlzwb

柳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      辑:叶星迪

校      对:董颖佩

责任审核:黄志伟

欢迎关注我们,与小编互动

报料、投稿、合作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微信合作、洽谈请联系:13633080001(微信);

领奖、咨询请联系:0772-5307148

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