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及政策

近期关键:宽信用政策措施继续发力,维稳资本市场也是稳增长一部分

向前展望,受贸易摩擦持续和美国利率上行的外溢效应,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经济景气度从阶段高位总体下行。对于美国经济而言,短期表现良好,但高估值美股隐含的下跌压力,及持续加息对利率的推升,可能对经济形成实质的负面影响,需要重点关注。鉴于全球经济已走出深刻调整期,出现显著放缓的风险并不大。相应地,未来中国出口总体将保持偏弱。内需方面,短期房地产市场补库存支撑投资增速,但伴随棚改货币化政策支持转弱、融资总体收紧和库存上升,明年房地产投资压力将较今年有所加大,并成为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放缓,总体将逐渐有所改善;工业利润总体仍维持良好,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稳定,但可能受累于地产投资下行,难以保持强势;结合消费短期乏力,预计后续经济将维持平稳偏弱,但失速风险小。经济增长、货币因素尚不支持系统性的通胀压力,短期CPI因基数及通胀预期等将有所抬升。

政策方面,外部贸易摩擦未消,内部宽信用进程缓慢,稳增长依旧是当前政策的阶段性侧重点。财政政策方面,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国企杠杆是未来一两年的总体目标,广义财政增速难以出现显著的抬升,财政政策积极力度有限;货币政策方面,当前信贷、资本市场的信用风险情绪整体偏弱,宽信用效果有限,一方面,货币政策需要继续维持中性偏宽较长时间,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稳定低位,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监管考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及担保增信等提升风险情绪措施将继续出台。宽信用进程可能较为渐进。

中期内,中国步入城市化中后期,房地产投资可维持个位数增长中枢;产能出清、更新需求和转型升级环境下,设备投资预计稳中有升。经济总体企稳看平。高质量增长和防风险是政策的中期诉求,金融体系资产负债难以再度明显扩张,资管领域面临新变革。

二、大类资产观点

股票:政策逐渐构筑底部,中长期战略配置价值凸显

刘鹤的近期发言,及维护股市稳定的相关实质措施,如股权质押风险化解、股份回购推进等,显示股市下跌风险已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政策维护股市稳定的决心和意愿预计较强,股市出现持续大跌的概率明显降低。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未消和宽信用的缓慢,股市的大机会仍需等待。从估值水平来看,市场整体估值,无论大中小票板块,均接近于近十年底部,中长期战略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当前布局真实成长的企业正当其时。

大盘股盈利增长较为稳定且估值相对便宜,尤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龙头的优势提升,高分红龙头股的配置价值凸显;关注政策支持的新兴经济领域存在的投资机会;继续关注可中期战略配置的板块,如银行、消费、新能源车、核心技术国产化等;;关注油价上涨相关的石化板块。

债券:利率趋于缓降,套息操作仍是较好策略

当前债市总体机会偏大于风险,但利率下行空间有限。一方面,经济整体偏弱不失速,货币政策持续偏宽松,债市利率方向更趋于下行;另一方面,外部美联储持续加息,中美利差缩窄,油价的通胀预期压力,这些均制约了利率的短期下行空间。从策略上来看,组合久期维持适中,套息操作仍是较好策略。

宽货币向宽信用的继续转化,将整体改善信用基本面,信用债违约事件将减少;当前政策对真实经营的优质民企融资支持较大,市场偏见尚未显著改观,配置价值较好;公募城投债发生系统性违约概率仍极低,尤其是公益类城投债,而产业类城投则需谨慎;对于资质较差的企业,融资难以得到根本改善,信用风险依旧较高,需要维持谨慎。

可转债跟随正股震荡,债性进一步增强,但转股溢价率整体不低,估值吸引力未有系统性配置价值;部分大盘转债估值便宜,有较好的配置价值;规避存在信用违约风险的个券。

现金资产:继续降低防御仓位

货币政策中性偏宽,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水平明显下行,货币类资产的回报率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债市及股市相关的优质风险资产吸引力提升,应继续降低现金资产的防御仓位水平。

大宗商品:需求将放缓,不改供求总体平衡格局

需求增速预计有所放缓,但供给端未有显著扩张,供求总体平衡,大宗商品延续中期震荡;

今年取暖季提前,且限产范围可能超出2+26城市,钢铁供给将明显受限,现货价格将挑战去年高点。有色受制于美元强势、以及对新兴市场需求的担忧,难有好表现;煤炭进口将出现回落,电厂库存继续回落,动力煤价格将企稳。

海外资产:港股态度整体中性,不宜过度悲观

短期来看,经过前期下跌,港股估值整体较为便宜;中美贸易摩擦仍是短期港股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港股当前的配置价值,对港股过度悲观并不合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