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太多的家长,都在逼着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看不到自己孩子优点的家长何止是袁璟颐的妈妈,多数的妈妈或者是爸爸,何尝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请看到孩子身上的亮点,而不仅仅是盯着他的缺点!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香如故


1

“有一个人,他十项全能,他什么都好,他,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哪都好,自己家的孩子呢,哪哪都不行!

朋友圈里看到好友发的这段话,不由得引起了共鸣。试想现在哪个当父母的没有这样比较过,又有哪些父母能够坦然面对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不仅在中国有这样的情况,就连韩国也有这样的家长。去年的爆款韩剧黑马:《天空之城》(SKY)就为大家揭露了爱子心切的爸爸妈妈,遇到的种种问题。

剧中男孩秀韩,他妈妈的教育方法是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教育方式之一。孩子写不出作业时,手中的小木棍会落下;成绩不如一起上补习班的别家孩子优秀时,手中的小木棍也会落下。


请看到孩子身上的亮点,而不仅仅是盯着他的缺点!

图片来源网络


“别人家的小孩儿”和“棍棒教育”,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从小到大的心理阴影。

在这种声音成长下的孩子,成年后很难建立自信,甚至可能还会造成心理阴影。最后秀韩因为无法达到母亲满意的成绩,离家出走。

他在留下的信上,他说:

“很抱歉出生在世”

“我可以选择去死”

2

多数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让人羡慕的孩子,全然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愿意变成那个样子。

别人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好孩子,别人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有一点缺点,家长就会无限放大。

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让孩子内心非常的受伤。就连著名编剧高晓松,都曾在《奇葩大会》上提到自己小的时候,并不被家长所关注。

他从二十多岁开始变得叛逆,喜欢和别人较劲,别人说什么都不对,还做了一些错事,直到四十多岁才走出来。

四十多岁才走出当年的阴影,这对于多数人来说,都将是难以接受。

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个人非常的认同。那就是: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重视、被关注,这是一个人最原始的需求,没有人愿意成为一座孤岛。

我们的孩子更是如此,特别是那些不被父母看中的孩子。

请看到孩子身上的亮点,而不仅仅是盯着他的缺点!

图片来源网络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

那些经常被父母忽略的孩子,容易出现焦虑、孤僻、自制力差、攻击性强、喜欢较劲、叛逆等现象。

一旦孩子出现这样的状况,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3

综艺节目《少年说》,有一期就是初中女生袁璟颐对妈妈喊话,因为自己总被拿来与学霸闺蜜比较,她一度觉得很压抑。

璟颐在节目中,发自肺腑地喊到:

“妈妈,您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您为什么不看一下?”

璟颐无助地对妈妈说着这些,可是妈妈却认为,孩子不打击就不成才。她无视孩子的优点,却频频看到孩子的短板。

看不到自己孩子优点的家长何止是袁璟颐的妈妈,多数的妈妈或者是爸爸,何尝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

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孩子怎样都是不对,别人家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朋友的女儿先天有些自闭症,她曾对我说,她实在是弄不懂为什么有些家长就不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她,哪怕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她都觉得很欣慰。

孩子生病了,家长才意识到孩子是最好的,一点进步都会很欣慰。那么对于那些健康的孩子,为什么就得不到家长的关注?


4

有太多的家长,都在逼着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孩子。

朋友小林就是这样的妈妈,看到别的孩子学钢琴,便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学。她曾对我说,女儿班上许多女生都会弹钢琴,她的孩子要是不学,那不就落后了。

为了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孩子,她拼了命地让孩子在学琴的路上奔跑着。有几回,她的女儿对她说,自己不喜欢弹琴,喜欢唱歌。可是小林却认为唱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还是弹琴好,最好以后能像郎朗那样成为钢琴家。


请看到孩子身上的亮点,而不仅仅是盯着他的缺点!

图片来源网络


就这样一周孩子要上5堂钢琴课,每天还要高强度的练琴。一旦弹不好,便会不停地指责,孩子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快乐。

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自己孩子的标杆,你要是这样该有多好?多数家长都会这样对孩子说,可却不知,你在说这话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会怎样想?

别人家的孩子,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魔咒,有太多的家长都中招了。他们被这个魔咒所控制,眼里全是别人家的孩子。

所有的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中,电视剧里秀韩的妈妈,还有朋友小林,他们都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从而选择逼着孩子成为那样的人!

5

你眼中别人的孩子,看似哪儿都好。可你不要忽视了,其实你的孩子也是别人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女儿有回作文比赛得了奖,虽然当时我挺高兴,但是当女儿同学妈妈对我说,真羡慕我有这么好的孩子时。我才意识到,女儿在别的家长眼中是难得的好孩子,可是为什么平时我竟然忽略了?

没能看到女儿的优点,没能意识到女儿也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没能多去鼓励孩子,而是拿她的缺点,去和别的孩子的优点去比。

同所有的家长一样,中了别人家孩子的魔咒,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无聊比较的牺牲品。即便是女儿有所成就,也会打压她说不要飘飘然了,下一次说不定就不行了。

父母的话一定也在某种程度伤害了孩子的内心,可当时的我们却浑然不知。

家长眼中都是别人孩子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一心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世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差异,看见孩子的亮点。

看到孩子亮点的父母,才算得上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6

别人家的孩子,之所以成为父母的口头禅,那是因为大部分父母选择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企图用这种言语比较来刺激、鞭策孩子,从而让孩子产生一种危机感。

孩子危机感是有了,但结果呢?结果却是让孩子的内心受到隐形伤害。

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对你说,您看看别人家的妈妈多好,又会挣钱,又不打骂孩子,这个时候,你又会怎么在想?

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魔咒,是一个谎言,它让父母失去了判断能力,失去了那双原本该看到自己孩子优点的眼睛。

今天是愚人节,“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谎言,是时候该打破了。

打破谎言应该从每一位家长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孩子做回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跟风,去做别人家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他有他独有的优点,父母看得到他的优点,也会永远坚定地支持他做自己!

不要再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去比,看到孩子点滴的进步时,请为他鼓掌!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