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7年是土味元年,在这一年随着南抖音北快手的崛起,大家前所未有地领略到了土文化!

男生流行穿豆豆鞋九分裤,跳着社会摇要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女生们流行一首歌配上一段舞,可以简单洒脱,可以豪迈放纵!广场大妈也对舞曲进行了升级!

这个时代没有雅俗之分,只是小众和大众的分别罢了!

——暴走大事件

有种歌,歌词直白上口,旋律通俗易学,歌者身份多变,音域窄到每个人都能哼唱,听上几遍就在脑海循环播放!

有支舞旋律简单,舞步简单,动作简单,谁都能跳!不管你是没基础的人,肢体不协调的人;还是记性不好、记不住舞步的人,看上几次就能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从《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小苹果》,到《五环之歌》、《大王叫我来巡山》、《青春修炼手册》、《感觉自己萌萌哒》,我们发现时下最流行的歌曲,最火爆的旋律,广场大妈最爱的舞曲,就是“口水歌”。

从美拍,到南抖音北快手的迅速崛起,新一代的app,让扭腰提臀,搔首弄姿的舞姿变成现象级的必会舞蹈,舞曲动作简单,通俗易懂,容易模仿,没有基础的大妈也会,这就是“社会摇”。

虽然受到大众喜欢,但是也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这样的歌曲、舞曲是低俗,是恶趣味,用批判、冷峻的视角去看这些流行,这些人同样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对之趋之若鹜,市场被这样脑残、低能的音乐霸占,有高度、有水准的歌曲怎么办?

因此,我们要思考为何“口水歌”、“社会摇”会兴起,怪象背后是的无形推手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众的喜好倾向?

不能低估任何一种现象级产品,因为,每个不可思议都有背后的秘密!

“我不喜欢这类音乐,主观上都排斥,但是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却会了,不经意竟然哼唱起来!”

心理学家就此现象提出了“耳朵虫”概念。

 “耳朵虫”源于德语单词Ohrwurm,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的情况。心理学家菲利普·毕曼统计发现,大部分“耳朵虫”只会持续3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越是对音乐印象深刻的人,却越难以摆脱“耳朵虫”的纠缠。也就是说,“耳朵虫”的困扰程度和时间无关,反而你越注意到它,它给人心理带来的厌烦越严重。[1]这刺激的不是心理,是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刺激产生反应,越不想就越想,唱完了还反复循环,如同挠到心头的瘙痒,越挠越痒,越痒越挠,产生“自我控制逆效应”。

音频学家统计:以3.6秒为一个周期,把5个音节在3.6秒里重复四遍,在1分钟内,这五个音节重复100遍以上,这就如同跑步会心跳加速,这个节奏会让你有心跳加速的感觉,不由自主的在动。而“口水歌”配上“社会摇”类似的舞蹈形式传输到大脑皮层,让你连唱带跳,内心“鸡飞狗跳”。

除此之外,尽管从“口水歌”到“社会摇”看似是无厘头,是亚文化,是土味元素,但是反映的是社会现象。

流行音乐出现伊始就有“口水歌”,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流行音乐进入内地并广泛的盛行,便有了原创歌曲。

《小芳》是李春波1993年发行的歌曲,其火爆程度让媒体称1993年为“小芳年”、“李春波年”,这首歌反映的是社会现象。梁宏达在一篇专栏里写到:《小芳》这首歌反映了什么,就是一个知青在陌生的天地,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空虚,做出始乱终弃的事,最后在道德上、良心上背负债务的时候,挤出两滴鳄鱼的眼泪,过了若干年之后,又对当年的行为做出进一步反省的一首歌。当时最追捧的是3、40岁的中年人,当初下过乡,有过类似经历,正好挠到心里的痒痒。

任贤齐、小虫的《心太软》90年代后期又掀起飓风,让我们95后还能随意哼唱出来!这首歌唱出了都市男女谈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谈没劲,谈也没劲,整天腻歪歪,百无聊懒的状态和恋爱阶段,借助时代,符合时代要求。

如今的《青春修炼手册》抓住了8、90后的致青春,00后的稚气、理想和对未来的畅想;《大王叫我来巡山》、《感觉自己萌萌哒》抓住了儿童好奇求知,家长一切为孩子的心理。这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在研究人,研究神经细胞和心理行为方式,去定向刺激人。

仅仅如此吗?那你就低估了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

门槛低,任何人只要想,只要敢,就能发布。

从《大花轿》、《女人是老虎》,到《伤不起》、《小苹果》、《我的滑板鞋》,再到“喊麦”,“社会摇”,会发现,表演者的身份多变,也就是表现的门槛低,任何人只要想,只要敢,就能发布,唱歌、跳舞的有专业的、网络的、独立的个体、随便想吼想跳的,三教九流一应俱全。

即兴发挥,图个新鲜

最早的口水歌没有自己的旋律,直接填上自己的词,即兴唱歌。社会摇没有固定的动作,只需跟着强劲的节奏摇摆即可,大部分动作可即兴发挥,点头、扭腰、踢腿、晃动肩膀、甩动双手、夸张表情,随意组合。这样的形式,抓住了人们新鲜欲和好奇心,半真半假,真的是反应快,假的是套路。

技术的发展

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新媒体平台催生出了移动应用平台,这带动“社会摇”从迪吧走向全民。2014年6月,美拍开启#全民社会摇#专区,社会摇迅速在全网走红,截止2014年6月13日,#全民社会摇#在微博上的阅读量已经突破1.5亿。由于“社会摇”是在美拍上走红,故而在国外被称为“Meipai Shake"(美拍摇)。

现代人的压力太大

虽然承认,这些形式有点“傻”,但是却放大了现代人的压抑心态。现代人的压力太大,不管是车贷、房贷等经济压力,还是从社会、工作、家庭等多方面引发的压力,需要有适当的发泄方式。

我们要怎么看?

“口水歌”、“社会摇”这类潮流,可以风靡一时,也很快沉寂无声,流行快,很快淘汰。人们听吐了,也就out,这叫“作得紧,死得快,紧打家伙,没好戏”。经典的内容,火的慢,但一直都是经典,我们不还是在唱Byond《海阔天空》,听《My heart will go on》,看《胡桃夹子》,欣赏《歌剧魅影》。因此,世界是公平的,两类音乐不可同日而语。

这类低端、土味的歌舞,本身无所谓好坏,如果这是每个人在想唱就随意哼哼,想跳便摇头晃脑,是想发泄时的一种选择,这能够满足人最基本需要,这就是贡献和价值所在。

放平心态,只要无伤大雅,不是宣传黄赌毒,就不必要抵制。时间会向我们证明,即便它流行的快,但是总归会被大浪淘沙给刷去。

如果哪一天你可以把期末考试内容编成“口水歌”,不学也能会!

[1]佚名. 《小苹果》里的“耳朵虫”[J]. 大众科学, 2014(9):44-45.

文编 | 纯鸽

排版 | 鳕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