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山藏经洞远景

雷音洞《妙法莲华经》刻经,存见宝塔品第十二、安乐行品第十四,剪装为册,凡四十页,经句有脱落、颠倒之处,余皆据经本校定。楷法工谨,隶意未脱,书风与静琬法师题名相似,或亦琬法师书。

石经山藏经洞外景

二〇一三年春月得之庆云堂,携至北海医院,呈徐自强师于病榻披阅一过。十余日后先生病笃,十二月九日遽沉泉路矣。忆数载前暮春时节,侍先生登临石经山,陟千年古道,观唐辽诸塔及石刻大藏经,于北塔武德八年(625年)造像碑下摩挲竟夕,时山雨初歇,杏花飘零,緑竹猗猗,恍如梦境。扪石问道,其乐何如!音容如昨日而博言傥论俱邈矣,思之断肠。

石经山藏经洞洞口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日校讫谨识。是年盛夏苦雨,山洪频发,重登(莎)题山,入雷音洞,洞内经版多为沁雨浸湿,水滴盈石,至有触手韲粉之虞。又左右二壁所嵌经版亦有损坏,第未详此拓经文之方位存佚耳。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一日,晨起瞻仰云居寺开山祖师隋静琬大师灵塔、灵骨,读寺内唐辽碑铭。侍吴梦麟师登临石经山,至于絶顶,观唐金仙公主塔、曝经台发掘遗址。吴师以七十九岁高龄,重入雷音洞,共观刻经及新发现唐人题名。时白云如驷,横绝长空,携此展读,识于云居寺僧寮。是日并晤法映法师、赖非、刘淑芬诸师,巡斋并记。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

世谓雷音洞中南壁第六与第七石之间有唐元和四年(809年)郑十二娘题记一则,此外再无题刻。今郑十二娘题记已佚,唯存复印件,见一九二五年《东方学报》京都第五册副刊塚本善隆、长广敏雄《房山云居寺研究》。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千佛柱局部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日,余宿石经山下,巡礼雷音洞,于洞中又发现唐人题刻三则,曰:“比丘僧玄岸,刘神怀,张思俊。”“范阳郡薛伯俞,妻卢氏,男□,大历元年十月十九日礼拜记。”“范阳郡郑云。”又于一洞洞外岩壁觅得“定城杨杰,大定(下缺)”一则,皆前人所未及,诸书所未载者也,欢喜赞叹,瞻礼而去。是岁十二月六日,随吴梦麟师至北京大学,拜访宿白教授,获题“房山石经整理与研究”并“当常精进”墨宝二纸。宿先生年已九十四岁矣,书法丰美,有东坡居士笔意。又工篆刻,受业于寿石工。归后敬识。蓬莱张永强。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石刻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石刻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石刻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石刻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石刻

石经山藏经洞洞内石刻

妙法莲华经册页本

妙法莲华经册页本

妙法莲华经册页本

妙法莲华经册页本

妙法莲华经册页本

妙法莲华经册页本

《永宣金石——古代碑帖拓本选粹》书影

金石契精品文章链接:

美至震撼的响堂山石窟,遗忘于滏河岸边的国宝

寒夜挑灯看美人 ——吴湖帆、梁启超藏《董美人墓志》全本放送

匠心妙运 千秋典型——近佛阁藏古印精赏

文字之福——步黟堂藏战国陶文遗珍鉴赏(齐国陶文篇)

最美的写经书法,温雅秀润中尽显繁华

稀见!不可不看的何绍基大字楷书典范,原石与拓本同时放送

至纯至真,且铸且凿,工整中极具自然变化,朴实中尽显雍容华贵,近百方稀见姓氏汉印结集出版

他一生都在路上,他是一代文豪巨匠,又是一位美食家,在此地仅上任5天,即被罢任,却留下了千古不朽之诗篇

横刀立马  惟大将军  —— 将军印欣赏(之一)

魏晋风骨今犹在,闻妙香室闻妙香

数量之多,造诣之高,被埋地下近两千年,它们的出土震惊了整个艺术

认竹材、识扇面——怀袖雅物

清凉世界(一)——有关扇子的事情都在这里了

一座消失的王城竟藏着神秘图案!

他家的窗花贴了五十年,揭下来后居然能在上海换一套三居室

神秘殷墟!沉睡了三千年的文明密码

主编张振国简介: (微信号 f c y s z z g)

号棠村、圆振居士,祖籍正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书法金石工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非常艺术》杂志主编,金石契微信公众平台联合创始人。

执行主编马龙简介: (微信号  y f j—m a l o n g)

河南洛阳人。现任《非常艺术》杂志执行主编,金石契公众平台执行主编。主要从事书画与篆刻艺术的创作研究,有近20万字美术理论及美术评论散见于各专业类刊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