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润生向记者介绍他历时半年多创作的山塘镇疍家原生态咸水歌——《渔舟唱晚》。贺欢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贺欢 通讯员/黄志坚)8月8日早晨,在清新区山塘镇马安村委会华南村,65岁的薛润生忙着组织村里的其他河道保洁工作人员,对村边河流上的水浮莲进行清理。他是当地河流保洁工作的志愿者,也是今年清新区评选出来的10名“道德模范”之一。

从上世纪70年代担任广播员、电影放映员,到现在退休后仍坚持本土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承,几十年来,薛润生一直以敬业、诚信为本,当好基层一线文化文艺工作者的角色。

40余载从事基层文艺工作

薛润生可谓是“老文化人”。1972年至1979年,薛润生曾担任山塘公社马安大队团支书资料员、广播员、电影放映员、公社电影队长、影剧院经理等多个职务。1990至1994年兼任了广播电视站和文化站站长。

1995年,薛润生辞去政府职务,与友人经营清远市“金凤凰”艺术团并获得了演出许可证,此后多年在全国多地进行演出。期间,薛润生一直负责演出业务,协调演出事务和带团等工作。“当时的演艺市场像一个大染缸,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市场环境也颇为复杂。”薛润生回忆道,但他们的艺术团一直恪守诚信经营,从未偷漏过影片片租,也未欠缴过年审费及管理费,亦从来没有过不良投诉。

到2007年,因为演艺市场的低落,加上家庭的原因,薛润生就没有带团演出了,而是在家照顾母亲。2015年和2016年,因为此前从事基层文化艺术工作,对山塘镇各村各地都非常熟悉,当地镇政府聘请了薛润生从事广东省自然村历史人文普查和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他都圆满提前完成了普查任务。

40多年来,虽然薛润生一直是一名平凡的基层文化文艺工作者,但无论在何地担任何种工作,他都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把本职工作做好,也获得了各界肯定和好评。比如,薛润生曾获得1975年清远县农村电影放映前宣传映间解说第一名,1992年获清远市优质放映先进奖。

为振兴本土文化筹建水乡艺术团

近年来,虽然薛润生退了休,但他热爱文艺事业的心却依旧火热。他觉得,山塘镇具有浓厚的水乡文化氛围,盛大的三人燕尾龙舟赛和历史悠久的疍家渔民文化就是最好的品牌。如今,一年一度的龙舟赛已成为文体盛事,但疍家渔民文化却面临着消亡的可能。薛润生寻思着,一定要为山塘的本土文化做点事。

为此,薛润生凭借自己对山塘本土文化的理解,通过采风和收集素材,吸收了中山市的疍家文艺表演形式,历时半年多创作了一首山塘镇疍家原生态咸水歌——《渔舟唱晚》,这首为山塘疍泉渔业公司创作的村歌在2017年获得了清远市村歌嘹亮创作大赛创作奖。此外,薛润生还创作出《马安可爱的家乡》,以及反映家乡马安村革命人士的演义史《萃圣古庙创奇》等。

“对于基层文化文艺事业,我从事了一辈子,也热爱了一辈子。”目前,薛润生这位“老文化人”专注于传承和振兴本土乡村文化,他正在积极筹建山塘水乡艺术团,借此做好岭南水乡文化的传承工作,并推介宣传山塘和清远的水乡文化。

作者: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