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男友欠钱近百万后,成都女子刘女士又遭遇法律服务诈骗,前后共计向“16年的刑辩团队主任”张世国支付近4万元。

经查,张世国没有律师证,也非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却一直对外称自己为“16年的刑辩团队主任”。目前,张世国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

↑张世国微名片

想打官司要回男友欠的钱

却遭遇“歪律师”骗钱

2017年2月,家住郫都的刘女士与蒋某确立了恋爱关系,没过多久,蒋某就开始数次以资金周转困难需要用钱为由向刘女士借钱。1年多的时间里,刘女士借给了蒋某近百万元,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后来,刘女士发现蒋某还在利用她的信用卡套现,导致刘女士无法使用自己的信用卡。为此,蒋某写下欠刘女士100万的欠条,随后人就消失不见

2018年3月,刘女士决定起诉蒋某,讨回这笔钱。通过他人介绍,刘女士结识了张世国。“我母亲认识的一个人曾找张世国写过起诉状,说他的法律服务公司就在郫都区的镇上,我们就去找了他。当时看到他的店铺挺大的,还有主任、律师的名牌介绍,比较正规,我就没多想。”与张世国见面后,刘女士便陆续向张世国支付1万元律师代理费和案件起诉费13800元。

↑张世国开办的成都世国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随后,今年5月,张世国告诉刘女士,需要给办案法官送礼5000元,让法官尽快立案。“第一次打官司,我什么都不懂,也很想早点立案,把钱要回来,所以又给了他5000元。”此后,张世国就没了动静。刘女士想知道案件的进展,不断联系张世国询问,但得到的回答都是“正在处理”“再等等”这样的搪塞。

重复索要诉讼费又要2000元餐费

刘女士发现端倪

直到今年9月,张世国把案件受理费6900元的交费凭据发送给刘女士,称这是法院收取的案件受理费发票,之前的13800元是案件起诉费,二者不同。而后又跟刘女士索要2000元,称要请法院领导吃饭。刘女士把钱给了张世国后,越想越不对劲。

10月31日,她去到郫都法院了解案件情况时,发现材料上写的代理律师为段某,而非她花钱聘请的张世国。“我当时就懵了,自己前后花了近4万块,居然律师不是他,我根本不认识段某。”

↑张世国开设的微信公众号

刘女士当即联系张世国,要求他退钱。电话中的张世国情绪激动,不时冒出脏话,声称自己为她做了很多事,找人帮忙,还被她怀疑,拒绝退钱。

第二天,11月1日,郫都法院法官袁波、法官助理廖茂媛、法警张宇跟着刘女士一同前往张世国开办的法律咨询公司,将张世国带回法院调查。经初查后,发现张世国涉嫌诈骗,便将该案移送成都市公安局郫都分局侦查。11月2日,犯罪嫌疑人张世国被依法刑事拘留。

没有律师证 开了两家分公司

还以律所主任身份宣传自己

“我们调查发现,张世国没有律师证,也不是经核准登记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没有从事律师业务的资格。而且他的铺面并没有悬挂律师事务所的招牌,仅是写了‘法律咨询服务’,并非从事诉讼代理的正规律所。”郫都法院法官袁波告诉记者。

↑张世国开办的成都世国法律服务有限公司

记者查询发现,张世国于2016年注册了成都世国法律服务有限公司,而后于2017年5月又注册了成都世国法律服务有限公司郫都区第一分公司、成都世国法律服务有限公司郫都区第二分公司,分别位于郫都区三道堰镇和郫都区唐昌镇。

刘女士表示,她此前还参加了张世国办的生日宴,送了400元红包。当天去的人有好几桌,看样子很多都是找张世国代理案件的人,“如果我是被他诈骗的,那上当受骗的应该还有不少人。”

记者还发现,张世国在2016年12月注册了一个名为“成都世国法律服务张世国主任”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称自己做了16年刑辩团队主任”,并对外接受案件代理。

↑张世国开设的微信公众号

法官提醒:

注意查看代理人律师证 代理合同盖章应为律所公章

袁波认为张世国将公司开在乡镇,正是利用了当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诉讼经验,从而钻空子。对于如何甄别真假律师,袁波表示:

首先要看律所的招牌,是否明确写有“律师事务所”字样。“可以对外进行有偿法律服务的单位包括律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这两种类型及其负责人的设立都需要经过司法行政机关核准。”

其次,当事人应注意查看对方的律师证,而且在签订代理合同时,要注意看所盖的章是否为律所的公章。“本案中,刘女士与张世国签的合同上,盖的章是法律服务有限公司,而非律所。”袁波说。

此外,袁波还解释道,法院收取的每一笔款项都会开具相应的发票,本案中只有6900那笔案件受理费确为法院收取,其余费用均不实。尤其当代理人提到“送礼”“请吃”法官等事项时,当事人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落入对方圈套。

红星新闻记者丨赵瑜 部分图片由郫都法院提供

原标题:女子被男友欠钱近百万 又遭“刑辩团队”诈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