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或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近期,JAMA Cardiology杂志刊登了一则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新发心衰的男性病例,让我们一起来看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病因分析。

1 病史

患者,男性,60岁左右,因呼吸困难而就诊,最近4周在中度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偶尔伴有短暂性轻度头晕,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无胸痛、心悸、咳嗽、发热或咯血。

患者既往有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血色素沉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

2 辅助检查

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呼吸频率为24次/分,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和血压均正常;颈静脉怒张,心脏听诊轻度收缩期杂音伴短暂的舒张期改变,无肺部啰音、腹胀或下肢水肿。

生化检查示白细胞增多(39.8×109/L),血红蛋白水平12.4 g/dl,血小板计数153×109/L,常规的代谢检查各项结果正常,未查肌钙蛋白。

胸片提示肺血管充血。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无明显的室壁运动异常;与相邻心肌相比,左室顶部有一条回声带,回声增强。

图1. 舒张期(上)和收缩期(下)具有代表性的心尖四腔切面视图,回声带穿过左室心尖部,与相邻心肌相比回声增强。

3 问题

接下来该进行哪一项检查?

A:心肌心内膜活检

B: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C: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D:致密化不全基因检测

向上滑动查看答案

答案B

4 治疗及预后

心脏MRI检查显示,左室节段远端和顶端心内膜下广泛的延迟强化,这与Loeffler综合征所见的心内膜纤维化一致。此外,MRI检测到左室包块(图2)。

图2. 心脏MRI 图像。

患者诊断为Loeffler综合征。

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患者在入院前6个月,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而接受口服类固醇药物治疗,效果良好。遂再次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1个月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仍升高,增强类固醇治疗。住院5个月后,患者下肢因血栓栓塞出现严重的肢体缺血,需要紧急进行外科取栓。

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随后给予美泊利单抗治疗。

5 分析

Loeffler综合征是一种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下,伴发炎性心内膜纤维化的进行性限制性心力衰竭综合征。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较为罕见,发病率约为0.036/10万。约50%的HES患者累及心脏,由此导致纤维增生性心内膜炎和心肌内膜纤维化,可能引起限制型心肌病。心内膜受损和促凝环境可能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因此,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下,出现新的心脏包块应格外注意血栓风险。

心脏MRI 检查是针对左室血栓的标准诊断方法,也是Loeffler综合征的无创评估标准。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下,病理表现为斑块状心内膜心肌纤维化。虽然最终的诊断需要依赖心肌心内膜活检,并呈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组织破坏,但在血栓形成的情况下,可以推迟心肌心内膜活检。

口服抗凝药是治疗左室血栓的标准方法。对于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华法林治疗左室血栓,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疗效尚在研究中。尽管目前尚未开展针对Loeffler综合征患者血栓治疗的专项研究,但已将华法林的使用外推至该患者人群。在达到理想的INR值之前,应与肠外抗凝药物进行桥接。

HES的其他心脏表现包括瓣膜病变、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例如本例患者)、渗出性心包炎、冠状动脉嗜酸性动脉炎和急性坏死性嗜酸性心肌炎等。

患者通常需要维持治疗,羟基脲、干扰素-α和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良好。手术疗法包括外科心内膜剥脱术。

来源

Stephen E. Wilkinson, Jose Mariano T. Tan, Thomas F. Boyden. New-Onset Heart Failure in a Middle-aged Man. JAMA Cardiology 201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