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让孩子注意偶像正能量的一面,「偶像崇拜」就会真实地为孩子人生效力,让他成为有正能量的人。*父母引导孩子以偶像为正能量榜样。



前两天,包饺子和李现,并肩上了热搜。

包贝尔录了一段女儿的视频放在网上,饺子身穿睡衣,懒懒地靠着沙发。

包贝尔问:「饺子,我要点李先生牛肉面,吃吗?」

饺子把「李先生」听成了「李现」,一骨碌从沙发上坐起来,两眼冒星星,说:「噢,李现实在太帅了.......」

包贝尔奇怪地问:「谁?」

饺子:「李现实在太帅了……」

包贝尔:「我说我要点李!先!生!牛肉面……」

饺子收住脸上的笑容,转头看着爸爸不好意思地说:「OMG.....」,还用手掐人中。


呆萌可爱的饺子,表情反转迅速,提到李现一脸痴迷。网友被萌翻的同时,也纷纷表示,饺子太有眼光了。

有网友说,家有同款5岁侄女,也像犯花痴样的爱李现。


关于孩子「追星」的话题,很多人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崇拜偶像是每个人成长中都会有这样的需求,也都会经历。

孩子为什么会追星呢?

其实追根究底是孩子最初的自我形象还很模糊,不明白自己的存在和定位。

这时的孩子崇拜偶像,正是在寻找自我认同,也是追求理想自我的过程。


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在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中写到,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追寻自我认同。崇拜偶像,就是获取自我认同的方式。

崇拜偶像,最初出现在孩子4-6岁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容易迷上在生活中的某些人物、角色,并模仿他们的动作、语言、穿着、表情等特征。

奥特曼、白雪公主、老师、医生、电影明星等等,都是孩子喜欢的对象。

有的孩子特别喜爱电视,就会对影视剧里的某个角色很着迷。

胡可曾经说,安吉特别喜欢赵丽颖,就是因为喜欢看《追鱼传奇》,里面赵丽颖饰演的红绫可爱调皮的形象深深抓住了安吉的心。


杨紫参加活动,一个孩子竟向她索要抱抱,因为她喜欢杨紫很久了。

还有两个小女孩特别喜欢看《冰雪奇缘》,在迪士尼看到真人版的艾莎公主,一个兴奋地跳个不停,一个激动地哭了。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指出:「孩子在对偶像的崇拜及模仿中,汲取来自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从而不断充实自我。」

孩子所寻求的这些特质,也给他人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养分,成为孩子内在力量的源泉。

但孩子的自控力低,认知不够,「追星不当」造成的悲剧也会上演。

广西有个少女小南,沉迷韩国偶像,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后援」。

父母时时劝阻,但几乎没有成效,反而闹得家庭矛盾升级。

那天,小南沉迷追星视频,不愿参加学校考试。父亲恨铁不成钢,和女儿争执起来,匆忙间动手打了孩子一巴掌。

孩子气急败坏地冲着父亲喊:「我就爱我的明星,比爱你们好!」


被怒气冲昏头脑的男人盛怒之下,拿出菜刀威胁孩子,在扭打中失手划过她的脖子……

这场家庭惨剧以孩子死亡、父亲入狱终场。

孩子追星不当,不但会防碍个人成长,也给家庭带来困扰,甚至酿成悲剧。



之前有这么一个热搜说:有的父母不愿给孩子看小猪佩奇,是因孩子迷上粉色小猪之后,整天学它在沙发上跳、床上跳,还学猪哼哼。

有的父母说孩子看了小猪佩奇后,学猪叫不成,倒变成了驴叫。


父母不让孩子模仿佩奇,大多是担心孩子养成坏习惯。

重要的是,在模仿过程中,孩子进行自我身份确认,并从中找到安全感和自信。

有的女孩喜欢看童话,会把丝巾绑在头上、戴上花环,打扮成公主,交换着演绎《灰姑娘》中的角色,玩得乐此不疲。

有的孩子喜欢给人当小老师,专心地教妈妈算算数。


也有孩子喜欢上扮医生。青岛一小男孩生病,妈妈带来看医生。医生拿听诊器听孩子的心跳呼吸,孩子拿着玩具听诊器,也不停地朝医生胸口上怼,这姿势,丝毫不比专业人士差。


孩子在喜欢的角色中体验,甚至成了他们每天必备的功课,一有机会就入戏,一次次的仿效,也表明了他的成长。

出生后的几年,孩子很依恋妈妈。

当他逐渐成长,妈妈不在身边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弥补妈妈不在的不安,孩子开始通过生活中人物或角色来认识了解自我,给自己定位。以此建立内在安全感,替代对妈妈的依恋,逐渐变得独立。

孩子所喜爱偶像的某些特质,也融入到他内在,让孩子越来越有自信。


*不要戳破孩子的「梦」

孩子迷上某些人物角色,有一份非常的执着,吃饭睡觉都会想着他。

父母不要戳破孩子的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他一起模仿扮演,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广东一位严先生,扮成蜘蛛侠接儿子放学,受到了幼儿园孩子们的追捧。

严先生知道儿子喜欢蜘蛛侠,平时在家也这样陪他玩。他把「小蜘蛛侠」,高高地举起,在家中「飞檐走壁」。孩子很开心,严先生也收获了孩子满满的仰慕。


*发展多方面兴趣,让孩子不局限于某个角色或人物

为了开阔孩子的眼界,父母可以引导他发展多方面兴趣。

陶虹的女儿徐小宝喜欢王俊凯,但她说女儿的兴趣面广,喜欢绘画、手工制作,还喜欢唱歌,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对喜欢的偶像也不会过分追求。


孩子兴趣面广,就不会专注于某个角色或人物。

父母可以通过不同的书籍,让他发掘喜爱的角色;带孩子观看一些音乐节目,感受绘画大师们的现场作画;也可以借各类舞蹈表演、体育赛事让孩子受到启发。

不同的人物、角色,丰富了孩子内在需求,也有助于他气质的形成。

*父母引导孩子以偶像为正能量榜样。

孩子在对偶像的追求中,可能更在意他们的外表,或受人瞩目的身份。

父母需要引导孩子更多留意偶像的内在品质,让孩子把对偶像外在的注意力,转向内在的修养的养成。

前不久,一位快递大哥,陪女儿看演唱会的视频火了。


大哥说,闺女特别喜欢周杰伦,只要是正面、正能量的,都会坚决支持女儿。


父母让孩子注意偶像正能量的一面,「偶像崇拜」就会真实地为孩子人生效力,让他成为有正能量的人。

丁俊晖,中国斯诺克一哥,曾获奖无数。

他从小热爱台球,斯诺克天才球手奥沙利文·亨德利,是他崇拜的偶像。

丁俊晖非常仰慕奥沙利文的球技,渴望能与他同台竞技。19岁时,他得到此宝贵机会,第一次和偶像同台。

丁俊晖心情激动,想在奥沙利文面前表现自己,但最终被打败,当场落泪。

之后多年,丁俊晖屡次与偶像竞技,最终战胜偶像,证明自己的实力。

孩子以偶像为榜样,想成为偶像,甚至超越偶像,这种驱动力,鞭策他一直向上。

偶像是孩子生命中必有的经历,他的出现,表明孩子内心的某种期待,向世界宣告他渴望成为特别的自己,因此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孩子有偶像,这是好事。

父母的尊重、理解,孩子的成长就更健全;父母善加引导,孩子就能走得更稳。

生命的成长奇妙又可畏,孩子在梦幻中描绘自已,不断努力,终有一天,会带着长大的「自己」,在鲜活的现实世界中,做最闪耀的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