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魅力中国城丨德宏舌尖上的诱惑 德宏网

1 直播

1 百姓留言

1 APP

初见惊鸿 再见倾城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

自然资源丰厚

气候条件宜人

……

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德宏

人们对美食有着特别的理解和创造

无论是精细烹制的美食

或是母亲随手采来的一把野菜

都是德宏人乡愁里的味道

更别说那特色各异的民族味道

那浓郁的异国风味

这都是德宏融合酸甜苦辣咸的舌尖诱惑

德宏舌尖上的诱惑

主食:遮放贡米

“芒市谷子遮放米”是德宏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芒市遮放镇以贡米闻名,历史上曾把遮放米作为皇宫贡米,素有“贡米之乡”的美誉。其中,毫秕(稻谷名)平均株高2.4米,最高株高2.86米,创世界记录,荣获“世界上最高的水稻”的美誉。

▲朱边勇 摄

▲朱边勇 摄

▲朱边勇 摄

▲夏丽萍 摄

民族风味

德宏的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方的特色,以鲜明的辣、酸、苦等独特风味而声名远播。“绿的就可以做菜”是德宏人对原生态绿色食材的特殊理解。德宏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各种热带亚热带辛香植物种类繁多,且许多是珍贵的药,德宏人习惯利用了这些辛香植物烹饪出极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风味菜肴;在德宏居住的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在饮食习俗上取大同而存小异,交织形成了德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手抓饭 张仁韬 摄

▲绿叶宴 朱边勇 摄

▲土司宴

▲火烧猪 桂金再 摄

▲杨平财 摄

傣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傣族的菜,丰富多彩,傣家的口味酸、甜、苦、辣、生样样俱全,而且烹调技术很讲究。

▲朱边勇 摄

▲杨平财 摄

傣家美食可谓是酸出了水平,每餐无酸不食;吃甜的又甜得出奇;吃起“苦”来,更是越苦越爱吃。傣家人认为,吃酸心爽眼亮,助消化,多吃酸的,可以消暑解热;吃甜的能增加热量,解除疲劳,预防肝炎;吃辣,可以开胃口,增食欲,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伤风感冒;吃生的,菜鲜味美,可口舒心。

▲桂金再 摄

景颇族的村寨大多建在近水源靠森林的地方。每家宅旁园地里种植蔬菜、豆类和薯类,但多数时候是靠采集野菜、野果作为副食品。景颇族擅长煮、烧、舂的成熟技法,喜酸辣、酥脆口味。

▲朱边勇 摄

在景颇味中,最有名的要数火烧干巴、鬼鸡、竹筒煮酸笋清汤鱼、舂菜、竹筒煮鳝鱼等。“舂筒不响,吃饭不饱,喝酒不香”,在景颇山寨,更是流传着这样一句食谚,可见舂菜在景颇族饮食中的重要性。

▲朱边勇 摄

▲杨平财 摄

▲朱边勇 摄

各民族特色菜品推荐

傣族的菠萝饭、撒苤、泼水粑粑、酸扒菜、香茅草烤鱼、巴撒、撒大鲁、火烧干巴、稀豆粉、煮螺丝、傣族杂菜、沙秋鱼煮笋丝等;

▲桂金再 摄

▲杨平财 摄

景颇族的鬼鸡、舂菜拼盘、烧鱼、水酒、焖肉、竹筒饭、鸡肉稀饭、拌杂菜、景颇杂菜、景颇山官烤小耳朵猪、饭团等;

▲朱边勇 摄

▲桂金再 摄

阿昌族的过手米线、阿露窝罗鸡、时鲜酸辣谷花鱼、阿昌九九长寿菜、焖鳝鱼、火烧猪肉凉米线、阿昌土锅子、海陆空、阿昌小炒、阿昌卤汁米线、阿昌串菜、野芫荽根煎鸡蛋、火炖鱼、阿昌豆豉、旱鸭煮笋丝等;

▲桂金再 摄

德昂族的压板菜煮鸡、橄榄圆子、压板菜、橄榄撒、香姜舂干巴、臭笋煮瓜尖、干笋炖土鸡、酸笋拌干巴、酸菜凉拌等;

▲董有湘 摄

傈僳族的竹签肉、苦荞粑粑、包谷酒、漆油鸡、空竹米炖鸡、竹米白酒、鸟喔底、花椒叶拌豆豉、核桃仁舂山胡椒、签字肉、手抓饭、同心酒、烤小猪、包谷稀饭等。

竹米炖鸡

特色小吃

小吃往往更能道出一座城市的故事,在某个晴天或者雨天,在某个午后或者傍晚,找个小吃店与友人坐下来闲谈,一边啃着鸡脚,一边唠嗑。小吃,让日子慢下来,让生活“美”起来。

▲张仁韬 摄

▲桂金再 摄

比起餐桌上的美食,德宏街边的小吃也毫不逊色。竹筒粑粑、泼水粑粑、过手米线、火烧干巴、黄花饭团、千包饭、稀豆粉、紫米菠萝饭、烤牛肉、烤鳝鱼、风味早点、豪甩(饵丝)、西西果汤、泡鲁达等小吃,让德宏味道更加丰盛。

▲杨平财 摄

▲桂金再 摄

▲桂金再 摄

▲杨平财 摄

▲朱边勇 摄

德宏味道像是一本永远也写不完的书,说不清道不明其中的美味究竟有多美。好在我们生活在德宏,可以细细品味德宏,慢慢感受德宏舌尖上的诱惑。

▲张仁韬 摄

《魅力中国城》

舌尖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观看央视财经频道

8月5日19:00

德宏给你好看!

朱边勇 摄

德宏传媒集团记者 丨 余雷 朱边勇 杨清选 夏丽萍

△ 扫码关注“掌上德宏”

编辑 丨杨平财

审核 丨李武周 叶静雪

德宏网

1 直播

1 百姓留言

1 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