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特约评论员 王孝松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商参会。这次举世瞩目的博览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以扩大进口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978 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内地、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中西部全面打开。改革开放让中国抓住了历史的机遇,走上了经济高速增长之路。经过近40年的开放历程,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提高, 也与世界经济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2009年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开放不仅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面临着资金匮乏的严重问题,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首要目标是出口创汇,因而中国各界自然秉持了“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思想,不遗余力地扩大出口。创办于1957年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改革开放之后焕发了新的生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商品不断丰富、交易层次不断提高,已成为中国出口第一促进平台,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缩影和标志。在各界的努力下,四十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出口规模不断攀升,而且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世界工厂”内部的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也不断提升。

然而,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冲击,“奖出限入”的实践也使中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并带来了国家资产安全的挑战。由此,中国各界也认识到,对于“世界工厂”来说,进口与出口同等重要,适度地扩大进口可以减少贸易摩擦、缓解能源资源约束、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满足层次日益提高的国内消费,从而实现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也正因如此,2007年“广交会”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标志着中国各界已逐步摒弃重商主义思想、开始对进口和出口同等重视。十年后,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演讲时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迈向了新征程,表明了中国政府以扩大进口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坚定决心。

扩大进口是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和国际贸易利益的源泉,各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需要“有来有往”。过度强调出口虽然可保证中国赚取外汇,但外汇储备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国民福利的提高,反而表明中国制造业辛勤劳动的成果供他国使用,中国消费者却未能对等地享有他国的劳动成果,以美元形式持有的外汇储备还随时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适度扩大进口可以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生产体系和分工格局之中,更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矫正贸易失衡、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扩大进口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当进口贸易壁垒较高时,中国消费者购买进口优质商品的成本过高,在当前收入提高、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如果不降低贸易壁垒,国内消费者就会通过境外购物或代购的形式实现。此时,通过下调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率,可以使中国消费者在国内买到优质的国际商品,从而既能降低服务贸易逆差,又能降低货物贸易顺差,并提高消费者福利水平。

扩大进口促进产业升级必要手段。中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关键在于通过创新实现更高效率的增长。一方面,鼓励先进技术、仪器和设备的进口,符合国内产业升级、克服短板的需要,可以直接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技术;另一方面,扩大进口可以加强竞争,强化优胜劣汰效应,倒逼国内企业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和生产效率。

首届进博会只是新的起点,中国未来还将推出一系列扩大进口的举措,使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使开放的水平不断提高。(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