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响蜀山】以高质量公共服务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理论武装

以高质量公共服务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

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要为人民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现代社会,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努力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判断公共服务是不是高质量,关键看其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通过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我国公共服务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摆到重要位置,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使我国公共服务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二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法规制度建设。除了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关部门还制定了《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技术指南(2016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规划(2017—2020年)》等,注重从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层面保障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整合公共服务部门,打造优化协同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职能体系。四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推行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新方式。

在强化质量共治中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当前,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我国公共服务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离群众最近,同群众生活最密切。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只有广大群众了解公共服务信息并参与到公共服务过程中,才能真正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因此,应尊重和保障群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强化质量共治中促进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提高。在公共服务供给前,应建立规范的群众咨询制度,开展需求调查研究,摸清需求、精准施策。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应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将公共服务项目实施过程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纠正政策实施偏差。在公共服务供给后,建立跟踪反馈、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和调整完善的动态治理机制,健全质量信息披露制度、结果通报制度和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来源:求是网)

远离培养目标 纠偏正当时

家有读书郎画/刘晓亮

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已指明方向,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锁定,落实是关键。对比当下教育,教育中“智”的部分更为凸显,“德体美劳”更多是点缀,甚至为了凸显“智”的作用,“德体美劳”还要让位。远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人才容易出现短板。不修“德”,难以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不修“体”,羸弱身体支撑不住前程的打拼;不修“美”,无法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不修“劳”,无法懂得劳动的光荣、崇高、伟大、美丽,更无法体会“粒粒皆辛苦”的不易。纠正当下教育的“偏科”,力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可能名副其实。

理论学习

余谓之:

理论宣传要在“四适”上用力

理论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承载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使命,肩负着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走心的任务。顺应形势的需要,理论宣传工作要在“适时、适用、适应、适度”上下功夫。

适时。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要立足“时代”,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世界局势和中国担当讲清楚,把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讲清楚,有力有效地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突出“时点”,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适时推出主题宣传,在知往鉴今中激发共鸣、凝聚共识,在纵横比较中感知变化、增强自信,展示真理的历史厚度、理论深度、情感温度。把握“时机”,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性,密切关注外部变化和突发事件,统筹开展理论宣传和舆论宣传,既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又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切实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适用。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理论要引领群众,指导实践,必须生动解读理论、深入解剖案例、善于解疑释惑,让群众“解渴”,为群众所用。要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与之伴生的社会心态,主动回应人们的深层次思想问题和不同群体的关心关切,及时有效加以甄别、引导、化解,着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在“准确、透彻、鲜活”上下功夫,虚实结合、形声兼备地讲好故事,推出一批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的作品,做到“视而使之明,听而使之聪,思而使之正”,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好懂好用。

适应。正视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全方位守好筑牢互联网阵地,推进网上理论武装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报、刊、网、端、微一体化发展,推出系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融媒体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主导网络空间、引领网络生态。要强化“有理也要声高”的意识和担当,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暧昧”、不能失语,而要高声“断喝”、高频发声,加大宣传的力度、强度、深度,形成强大的主流思想舆论场。要加大理论宣传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配合,充分利用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倡树道德标兵、文化达人、创新先锋、行业网红等,让主旋律更高昂,让正能量更强劲。

适度。理论宣传是科学也是艺术,要精心开展策划、精细对接需求、精准把握火候,环环相扣、丝丝入扣,不能有“猛火”无“文火”、只“漫灌”不“滴灌”,更不能说过头话、做过头事,搞简单的重复、枯燥的说教。理论宣传是情感交流也是教学相长,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摆事实、讲道理,接地气、冒热气,在换位思考中改进方法,在分类指导中拉近距离,在敞开心扉中交流思想,在绵绵用力中久久为功,由内而外地强化“四个意识”、焕发“四个自信”,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引领我们胜利前进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

(中宣部《党建》杂志2018年第10期)

来源:今日蜀山

审核:马杰丨责编:梅竹丨编辑:沈刚、郑静

他们还关注这些:

1.合肥的发源地竟是……五位专家带你一起探秘“合肥之源”

2.强势登陆!蜀山制造陆营房车全球惊艳发布亮瞎眼!

3.“爱心冰柜”亮相史河路街头,喝的是冷饮暖的是人心!

4.好消息!三里庵国购广场三层完成升级改造!新国购颜值飙升!

5.这样的“蜀山特色”好看还能带回家,你喜欢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