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下线 最大运行时速160公里

▲中国首列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在大连下线。刘春义 摄

由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中国首列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11月2日在辽宁大连旅顺新厂区正式下线,即将进入静态调试阶段。

据大连机车方面介绍,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为铝合金材质,三节编组,两端均设有驾驶室,车辆高度与普通地铁车辆基本相同,可通过50米最小平面曲线,最大坡道千分之一百、最大运行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

2017年6月,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试验车在上海完成全部线路运行试验,试验速度达每小时121公里,打破中低速磁浮车运行速度世界纪录。同年8月,该车通过了国内磁浮领域专家组的评审。

与试验车相比,此次下线的磁浮列车优化了悬浮架结构,悬浮更加稳定;整车系统进一步轻量化;牵引制动性能更加优异;车钩与贯通道设计满足列车通过最小曲线、最大坡道需求。

大连机车方面表示,国产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可满足国际商贸都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景观化的发展导向;列车投入商业运营后,有望用一种轨道交通制式覆盖时速160公里以下城市中等运量客运需求,实现城市到城郊快捷联通。

——中国新闻网

2

我国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首条光束线站顺利出光

▲光源团队科研人员连夜调试 图片来源:新民日报

从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悉,11月2日4时,我国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首条光束线站——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完成首轮调试,同步辐射光顺利到达实验站,标志着“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正式进入调试出光阶段。

2016年11月20日,“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开工。11月1日上午8点半,新建16条光束线站中,第一条进行调试的线站——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上,科研人员完成了调束前的一切准备工作。12点开始正式调束,通过16小时的努力,入射X光依次通过准直镜、单色器、聚焦镜等关键光学元件,在光束线出口铍窗处观测到了同步辐射光斑。

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是一条基于弯铁光源、以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为主要研究方法的通用线站,能够对固态、液态、气态中待测元素的原子近邻结构和电子结构进行研究,具有其他X射线分析技术(如衍射和散射等)难以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涉及学科面较广、用户较多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

硬X射线通用谱学线站全部由“上海光源”设计、国内自主加工完成。下一步,科研人员将不断优化线站参数,使线站尽快达到验收指标。“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将按照计划的6年工期于2022年12月竣工完成。

——新华网

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齐兵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青藏高原的森林年轮数据,系统分析了器测气候资料以来3次极端干旱事件中的树木生态弹性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有望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树木生态弹性的评估提供更多科学依据。相关成果于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全球变化生物学》。

研究人员针对青藏柏树分布区28个样点849棵树木的年轮数据分析发现,森林中树木抵抗力持续减弱,恢复力持续增强,同时对应的高抵抗力区域缩减,高恢复力区域扩张。

根据这一现象,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树木生态弹性不仅响应干旱强度和日温差的变化,同时也受到树木生长一致性的影响;青藏高原树木通过提高恢复力而保持原有生长状态,但持续降低的抵抗力同时给森林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据了解,高寒地区的树木生长对极端气候响应敏感,但树木也存在一定的生态弹性去抵抗环境胁迫并从中恢复。这种生态弹性可以解释高寒地区森林在极端事件频发背景下未发生大规模衰退或死亡的现象。

——科学网

4

国家天文台发现新的星系团

▲2018年3月国家天文台发布的47600个星系团在天球上的分布(注:银道坐标。银河区域因为银河系遮挡,星系团很难在这样的数据中被发现)。黑色的+号表示新发现的26125个星系团,橘色×号表示过去已知的星系团(注:大部分也是文中略等人2012年发现的)。

最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文中略和研究员韩金林,一方面从光学和红外的全天成像数据中发现2.6万多个新的近邻星系团;另一方面从更深的巡天数据中发现1500多个遥远(红移大于0.7)的大质量星系团,使得红移大于0.75的大质量星系团数量比过去增加了3倍。

在SDSS巡天区域以外的广大天区,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数据,只有少量(4000多个)星系团被证认出来,最主要的发现工作还是1989年Abell等人完成的。近期,文中略等人利用全天的光学(SuperCOSMOS)和红外(2MASS和WISE)数据,从28000平方度天区(扣除了银河系的背景区域,约占全天空面积的三分之二)证认出47600个红移范围0.025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另一方面,从遥远宇宙中发现星系团是目前许多相关研究的出发点和难点。过去高红移的大质量星系团数量非常稀少(红移大于0.75只有200多个)。文中略和韩金林将SDSS和WISE巡天数据结合起来,证认出1959个高红移的大质量星系团(见图2),其中1505个是新发现的,红移大于0.75的星系团有955个,使得远距离的星系团数量增加了3倍。论文近期发表于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该系列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文联合基金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网站

“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已实现由‘有创’到‘无创’的突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1月3-4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第五届消化内镜创新节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令狐恩强教授说。

我国消化内镜虽然起步较晚,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覆盖所有临床学科及健康管理领域。在2009年之前,中国的内镜技术与国外相比有明显差距,而自“隧道技术”开创以来,内镜技术大幅提升,领先于其他国家。令狐恩强带领团队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消化内镜隧道技术。至此,中国内镜技术实现了从“微创”到“超级微创”的跨越。

令狐恩强说,安翰磁控胶囊胃镜技术集精确巡航电磁控制、多姿态精确定位、光磁先进传感、变焦光电成像、快速图像处理及高集成度微结构器件封装等技术为一体,对于早期胃癌的发现已拥有完整的临床研究循证数据及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同时,人工智能的融合使医生阅片的速度提升了20倍,对于胃部病变的识别率高达97%以上,降低了漏诊率。令狐恩强强调,“无创”是人类治疗医学的梦想,无创医疗即将开启一个智能化超内镜时代。

——《科技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