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榴莲学习发音的时候我和榴莲爸爸会经常跟榴莲说话,在这各位妈妈要注意的是要跟宝宝面对面,嘴巴尽量夸大,表情丰富。“说”,是我们做妈妈跟孩子沟通最有效的桥梁,当孩子做出危险动作时,我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说出:不可以,不行,NO。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处处彰显着大国风范,“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此次全球疫情的突袭,中国发挥着强有力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话更加的流行开来,早在1946年汉语就被联合国列为官方语言。

只是这的时汉语让我们更加的彼此依靠,给异乡故人带去了强大的依靠,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我说着最好听的汉语”。

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根基扎实深厚。0—3岁的宝宝时期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学习能力就像海绵,源源不断的吸取着知识。

我们宝妈们都知道,当我们呼喊孩子的乳名或是发出声音时,孩子会不自主的寻找摸索。

刚刚出生的宝宝视力发育是不完整的,听力则是他们获知信息的唯一通道。

一般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我记得榴莲出生的第二天,护士阿姨对她例行常规检查,她就对铃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做出比如:眨眼,惊跳,转头等动作。

都说孩子与妈妈心灵感应,喜欢听妈妈说话声音,喜欢妈妈身上的味道,在妈妈怀里时如小猫般温顺。

榴莲刚刚降生时,听觉便是我最先触动她的一个开关,是我带领她认识新世界的第一步。

每个新生命的降生,都要经过“听”这一步,听鸟的鸣叫,溪水的潺流,风的呐喊。

“说”,是我们做妈妈跟孩子沟通最有效的桥梁,当孩子做出危险动作时,我们做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说出:不可以,不行,NO。

这是我们做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语句,可是往往是我们不经意的几句话,正在“扼杀”着孩子感知外界事物的好奇心。

记得有次,榴莲在大家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把她放在爬行垫上独自玩耍时,看着我们大家有说有笑,嘴角一撇,然小可怜便开始大珠小珠落玉盘。

抱过来后,她一个劲的往桌子上拱,趁我不注意拿起一个辅食勺,装模作样的自己吃起饭来,嘴里似有似无的说着什么。

妈妈们可以听不懂孩子的呀呀学语,但是妈妈们一定要尝试跟宝宝沟通,也许惊喜正在路上。

当孩子到了一岁左右开始有了自主意识,我们就可以给宝宝读一些故事绘本。

这时的宝宝有着我们成年人无法企及的大脑功能——快速记忆。

之前有一个小朋友辨识汽车商标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医生对着孩子快速读取手中的卡片,三轮过后,随机抽取几张图片,孩子都能对答如流。

儿童教育以玩为主,寓教于乐,以学习为辅,在玩耍的过程穿插知识的输入。

研究数据表明,孩子在轻松状态下,具有超强的学习力和适应力。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从古至今渊源流传;汉文化作为精粹的存在,为我们保存着不朽的文化价值。

2019年一档由西瓜视频主打的《考不好,没关系》横空出世。爸爸们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在舞台。

节目中有一环节令我影响深刻,学历高大上爸爸,竟然连一年级的题都做不出来。

而台下的孩子和妈妈们答案却张口就来,尤其是以历史典故,优美诗句为“坑”。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千百年来被子孙代代相传不曾间断,是中国高雅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邓小平爷爷说过:教育要在娃娃抓起,赶早不赶晚。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更加的需要孩子加强对汉语言的学习。婴幼儿时期的启蒙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岁宝宝在呀呀学语的时刻我们可以给他朗诵百家姓,三字经等等这种文学经典并朗朗上口的诗句,对孩子制造潜意识记忆。

有一次听朋友告诉我,他家小朋友注意力和记忆力都超级棒,并且对语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每天要求给他解读一首古诗。

而且当你问他时,他也会郑重其事的当起你的小老师对你发起提问,甚至我们家长都跟不上他的脑回路。

实操带娃语言启蒙,走起!!!!

学习发音

榴莲学习发音的时候我和榴莲爸爸会经常跟榴莲说话,在这各位妈妈要注意的是要跟宝宝面对面,嘴巴尽量夸大,表情丰富。

虽然一开不会对我们做出任何反应,但宝宝已经悄悄的记忆我们说话时的口型了,通过不断地听声音看嘴型,慢慢的便开始发出一些单音节词“啊”、"呀"之类的。

在宝宝做出回应后,我们也要给孩子一个回应,让她可以体会到说话的乐趣。

学语阶段

7~12个月的宝宝,通过我们之前的训练,已经可以理解我们所说的大部分语言,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宝宝认识更多的事物,实物与名称一一对应,这将会一个漫长的过程。

比如榴莲是从认识家人开始的:妈妈,爸爸,还有他平时常玩的玩具,以及她经常能接触到的生活用品:辅食勺,奶瓶这些。

妈妈们切记,每教一个词汇,语言要统一、准确,而且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和巩固。

词句阶段

现在的榴莲还没有开始进行这一阶段,不过我准备这样带她学习。

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孩子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当宝宝可以表达一些自己的需求时,这时妈妈们就可以发出一些简单的指令,比如:“宝宝,帮妈妈拿一下拖鞋”,并及时对宝宝的行为作出肯定和表扬。

除此之外还可以跟宝宝讲一些因果关系的小故事,引起他的小脑袋的思考,建立逻辑关系。

比如“小熊猫天冷了,它找了个山洞,点燃柴禾,用来取暖”或是陪孩子唱一些节凑感强的儿歌。

恰当适宜的关注,科学育儿的观念,让宝宝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