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张阿姨说你最近很奇怪!整天愁眉苦脸,路上叫你还不理人!”

“啊?什么?你再说一遍。”

看着父亲,小王充满疑惑,从什么时候起,父亲的耳朵这么差了?

其实像老王这样的听力损失患者很常见,听力损失是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外,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而在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1.66亿,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将不断增长。

我们家中都有老人,我们也终将会成为老人。怎样尽早发现老年人耳聋的迹象?作为家人又怎样爱护这些老人呢?

下面就和大家说说老年听力损失。

一、什么是老年听力损失?

老年听力损失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

简单来说,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60岁以上老人听不清了,耳朵不好用了。

导致老年听力损失的原因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年龄的增长引起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所导致的听力下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聋。

老年聋不能治愈,而且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延缓老年聋出现时间、尽早发现听力下降迹象至关重要。

二、老年聋的早期表现

总是要求别人重复他们说过的话,“啊?什么?你再说一遍”成为口头禅;或者特别容易听错话,“人家说前门楼子,您听成胯骨轴子”成为常态。

听得到声音但是无法正确识别语义,是老年聋早期的真实写照,这种现象说明老人的言语分辨能力已经下降,而且这种情况在嘈杂环境中往往会更加明显。

不自觉地提高说话声音或者调大电视的声音,但是自己往往意识不到声音比往常大。

出现耳鸣,对高调或者细微的声音不敏感等。

三、两种方法可以自我检测

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听力自测法

在6米以上的安静环境中进行,被检者一耳朝向测试者,另一耳以手指堵塞并闭眼。

由测试者说出1~2个音节的词汇,如苹果,牛奶、老师等;被检者予以重复。

听力正常:可在6米距离处正确复述;

轻度听力损失:缩短至4米距离处可正确复述;

中度听力损失:缩短至1米距离处可正确复述;

重度或以上听力损失:1米内者方可复述。

2、“互联网+”筛查法

如使用网络测听软件、手机 App等进行远程听力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初步判断听力损失程度。

如果以上方法提示有听力损失的风险,那么就应该尽快前往医院,向耳鼻喉科医生说明具体情况。

如果确诊为老年聋,也不要过于紧张,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就像老花眼就要戴老花镜一样,老年聋也是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等适合的干预手段改善听力的。

四、作为家人应该怎么做

尽可能与他们面对面讲话。

说话时吐字清晰、语速稍慢,可以适当提高音量。

说话时距离不要太远、尽量减少背景噪音。

记住让父母看到你的脸、你的嘴、你的动作和表情,并且适当放慢语速,可能比大声嚷嚷更有效!

五、老人自己应该怎么做

爱自己: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全身性疾病管理。

慎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管住嘴:合理饮食,低油少盐、少食甜食。

迈开腿:适当参加锻炼,延缓器官衰老。

避免噪声:远离噪声,保护听力 。

参考资料:

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