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性的职业,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面对着工作、家庭、社会舆论、教育改革、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等的压力,紧绷的神经容易让自己产生身心上的疲惫感,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学生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产生“自己在工作中无能为力”的挫折感。

  教师这种针对职业的疲惫感、挫折感 ,就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会引发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各类人际关系,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很多老师讲述了他们走出职业倦怠的心理历程和有效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MARCH:记录快乐 增添力量

  我觉得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式,每天把和孩子们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也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让自己感觉到职业倦怠的时候,看一看可爱的孩子们,就有力量了。

  @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沈磊: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常温暖和感动着我的便是一届届亲密的师生关系和无法割舍的情感。当“与学生在一起”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习惯,职业倦怠便很难轻易的搅乱我们的心。因为教书育人不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构成教师完整生活的一部分。

  @Serena Lee:把倦怠放到一个时间 一个地点

  选一个时间去旅行,放松自己的身心。或者一场演唱会,闹过跳过哭过笑过之后,你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和之前的自己说再见,和以后的自己说你好。

  @向着明亮那方:让心灵在书海里遨游

  作家曹文轩曾说:“一个人修炼的重要方式,便是阅读。”我深以为然!我也曾经遭遇过很短暂的一段职业倦怠时间,就像茫茫海洋中的一艘游船,低落、困惑、无力,是书籍为我擎起了一座灯塔,我循着这道亮光,开始自己“突围”。

  @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 谢佩君:勇于挑战自我

  教师要涉猎广泛,学无止境,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例如,我负责学校德育工作并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我没有抱怨,而是不断学习、思考、整合,学会制作美篇,班级公众号,微视频,运用晓黑板等新媒体技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学生的学习更加开放、融合和个性化,我内心充盈着幸福和自豪。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古邵中学 贺承德:诗和远方的田野

  有人说,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我说,温暖就是平凡的事情创新做。日复一日,白了头发;年复一年,深了皱纹。不经意间,我发现身边的老师都变老了,但激情沉淀下来,思想就成了一笔无价的瑰宝。别忘了,你是一位精神的大亨,可以提着文化的旅行包,徜徉在散文的道路上,写着诗歌。当然,你也可以潇洒在诗歌的道路上,写着散文。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江苏省昆山市秀峰中学 黄姗姗:幸福的抽屉

  我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抽屉,专门用来存放学生送的小礼物。有过期了还舍不得扔的滴眼液,有教师节的贺卡,有手工做的玫瑰花,还有毕业后的学生写来的信……每当工作疲累,心力交瘁,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总会打开抽屉看看,那里有我继续下去的动力。每一届学生对我的关心和理解,还有一句句信任的诉说,都会重燃我的斗志。

  @乐观妈妈: 乐趣在与孩子们相处之中

  常言道:多做事,多长进。带着学习的心态去工作,每备好一节课去上课,去总结使自己成长并感受成长中的喜悦,加之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用心体会与孩子们的互动过程中的产生的愉悦心情何乐而不为呢!

  @阿瞻:那一股不认输的劲

  刚入职不到两个月,身心俱疲,半路接班二年级,一二单元考试平均分比年级均分低四分,心里急得不行,每天在校加班到八九点,却没有得到收获,心里很消极。但每次对着镜子中自己的眼神,心里又平添了一股不认输的劲。我能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加油!

  @粉晔:将心比心 借力公益

  作为一名教师,白天上班,晚上晚自习,平时难得有空。周末里,我会在家烧美食请自己的好朋友们来吃。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各行都有各行的不容易,我原认为的鸡毛蒜皮的烦恼事,换个角度去想,其实根本不算什么事。面对职业倦怠的第二种方法,我觉着去做义工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周末带上孩子去敬老院,孤儿院等地方。在那里,我会更深刻认识到,幸福,其实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态!

  @岁月静好:滋养心灵

  工作时间长了,确实会有职业倦怠,我会在工作之余,读一读书,读一些心灵方面的书籍,如毕淑敏的书籍,把自己的心从工作上转移出来,这样能够静下来。

  @张景安:倦鸟归巢 愉悦身心

  在家庭中获得归属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经营自己的家庭,处理好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做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生活其乐融融。在享受生活中获得归属感。在兴趣爱好中获得愉悦感:培养一个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书法),在假期或闲暇时间参加一些相关的活动,寻找心灵的慰藉,乐在其中,益于身心。

  @喵:多和其他有经验的教师沟通

  三人行,必有我师。出现职业倦怠时,多沟通,多请教,多交流,在倾诉过程中找到“平衡点”。

  @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 吴君:没时间产生呀

  如果说我现在很少收到职业倦怠的困扰,浑身上下仿佛有使不完的劲,那得感谢身边的榜样及科研的魅力,虽然我直至现在还未能写出一篇重量级的文章,但至少我有明确的目标,有前行的动力!我坚信我这辈子很难有时间产生职业倦怠的!

  @阿国:篮子准备

  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会出现在十年教龄之后,中级职称已然搞定,而高级职称却又遥遥无期之际,无论教师努力多少,眼前所能看见的,只有些量变。每一个不希望自己陷入“职业懈怠泥潭”的教师同行,我们需要准备篮子,准备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篮子,大小自拟,规格自订。祝成功接到大馅饼!

  @杭州滨兴学校 姚贺国 :分解目标 双重支持

  不想倦怠,自然得常换常新,就像跑马拉松那样,把总路程分解成一个个小线段,不断去达成小目标,继续憧憬下一个目标,而校方可以做的,自然是在教师的行进路线上辅以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支持,以及,理念上的引领和扶持,努力让教师的行进路线不显得数十年如一日那般无趣。

  @温十五中浙师大附中 江南 春:享受工作

  早上,聆听校园书声朗朗;午修,小憩一下谈心一刻;放学,目送孩子踏上归途。幸福指数飙升,倦怠情绪急降。

  @克拉玛依第一小学 李爽:与更多的人在一起

  是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感受其他老师对于职业尊敬和热爱,从而激发自己;开展各类亲子活动,与学生家长一起,感受他们的热情,驱散职业倦怠。

  @二河老九:推进“乡教高”制度

  笔者所在的湖北宜昌,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上今年推行了“乡教高”制度,打破现行职称评定的唯学历、唯论文等高要求,重实绩,职评职数定向到乡镇,鼓励教师在农村乡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今年我镇就诞生了这样一位老幸运儿!望着该老师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使我也多了些扎根农村、立志乡村教育的底气和定力!举措看似很小,意义却深远,就好似给患了职业倦怠症的我们一剂强有力的兴奋剂!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 孙正祥:结伴同行

  做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也是一次长途旅行,在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种倦怠的感觉。40多岁的我选择了参加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于洁沙龙。在这里,于洁老师经常给我们分享教育经验,让我们茅塞顿开,在不知不觉中,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喜欢动脑思考解决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加乐意迎接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新都校区 曹胜:既要展现自己 又要淡泊名利

  工作要脚踏实地,对得起良心,但也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经验和心得,在合适的场合讲给领导和同事听,让领导和同事更多地了解自己;淡泊名利,很多烦心事来自对名利的追逐,想开一点,超脱一点,烦恼会少很多,职业倦怠就会远离你。

  @剪刀石头布:真心喜欢小朋友 更爱老师职业

  工作三年,小学语文老师,工作时有时会感到焦虑、困惑,但是职业懈怠很少,因为真心喜欢小朋友,带一年级的新班级,虽然要教很多,特别是很多细节,但是看着他们的进步,家长的宽容和支持,让我更爱这群可爱的小朋友,更爱教师这个职业。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 陈锡:变难题为研究课题

  我会把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看作是我的研究资源,通过一步步深入调查,了解每一个问题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再对症下药,一步步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事实证明,如此处理,问题学生几乎都得到了转化,职业幸福感倍增。

  @群媛 曾琴:教学相长 心病自解

  《礼记 .学记》有这样一段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知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我一直把这段话写在心里。

  @兰子:学会“自我绑架”

  当面临职业倦怠的时候,个人比较消极懒散,变得不够自律自觉,严重的拖延症,很多事情一个人无法坚持!这个时候,就需要找其他人等外部条件来监督自己,逼着自己自律上进。比如和几个同事或者朋友进行读书打卡,在朋友圈进行每天的跑步打卡等等,缺勤的必须有所惩罚,让自己有压力和动力坚持,逼自己不敢放弃,重新找回工作的激情。

  @浙江上虞 周秀凤:职业需要“滋养”

  职业倦怠的出现,客观地看,是社会上“享受生活”的理念、热衷娱乐的方式浮躁了一颗颗沉静的心;主观地讲,教师个人提升需求没有持续走高,没能将工作放在整体性战略思维的高度,没能保持一种不间断的学习更新模式。要想扫除这只拦路虎,三分靠打,七分靠养。

  @宋燕燕:驱动自己、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以三年为限,制定个人成长档案,用目标驱动自己;从身边发现榜样,用他人的进步激励自己,让自己有前进的方向;每年结束时,整理自己的收获,回顾获奖证书、论文发表证书等,用收获肯定自己。

  @汪丹:一规二训三调

  一规指的是对教师个人成长的规划,需要有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罗列出为实现阶段性目标要努力的具体要素和事情。二训指的是通过多途径加强校内、校外研训,扩宽职业视野,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保鲜剂。三调是参加个别兴趣团队,通过丰富业余生活让心灵有个调试。任何职业都会有职业倦怠只要调试好心情、找对方法,团结应对,让教育充满情怀。

  专家支招(来自“于洁沙龙”老师支招)

  (

  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一段比较“黑暗”的时期,但是权且把这一段时期当成是自省、积聚力量的过程吧!当回过头再看时,会发现很多的美好就在其中。

  

  第一步:设立目标 调整心态

  如果发现自己处于工作的瓶颈时期,那就停下来,捋一捋思绪,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奔着目标去努力。

  如果自己依旧有着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只是有点疲惫了,那么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调整目标使其更切实际;如果既定目标已完成,因此迷茫,那么不如暂且把工作的烦心事放一放,找寻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一做,如果能把自己所喜的东西和工作联系起来,寻找到新的目标,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二步:学习反思 突破自身

  阅读积极励志书籍。不要怀疑好书的重要作用,当你处于倦怠期,低落沮丧时,去找几本好书看一看,你或许会茅塞顿开。不再钻牛角尖,眼前便能豁然开朗。

  撰写教育案例反思。将注意力从繁杂的事务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关注班级学生,关注班级管理,多观察,多反思,养成写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的习惯。可以写成功的案例,也可以写失败的案例,刚开始写不用太在意文采,反思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持之以恒,量变就会成为质变。

  

  第三步:请教高人 抱团取暖

  请教有德有才之人。许多名师是很平易近人的。如果你有机会去聆听一些让你获益匪浅的讲座时,不妨利用好这个机会,向这些老师请教请教。名师都是过来人,站得高看得远,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看发展瓶颈应该能够给你独到的见解。

  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当你意识到自己处于工作倦怠时,一定要去找寻与你志同道合之人来互勉。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去结识那些浑身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身上的积极性一定可以带动你成功走出职业倦怠期!

  加入强有力的团队。如果有机会,可以加入当地的名师工作室。在名师的引领下,在团队的推动下,你会迅速成长,并在成长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没有机会,就去创造去争取。

  

  第四步:及时充电 保持激情

  参加各种比赛活动。放下焦躁的情绪,让自己全情投入到一次比赛或一场活动中,在磨练中成长,累积宝贵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当工作能力提升了,工作上的倦怠也就不攻自破了。

  参加培训聆听讲座。专家讲授的经验,都是他们经过一番实践得来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面对工作游刃有余,自然不会遭遇瓶颈。

  回归班级狠抓管理。也有一些老师遇上工作倦怠期,缘于自身眼高手低。不如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班级管理之中,狠抓班级常规。向老班主任们学习经验,沉思治班之道……相信老师们定能从中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

  其实,人生就像一个鸡蛋。外力打破得到的最多也只是食物,只有内发的才是动力,这样打破才能获得新生,才能使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来源: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看

  何锡涛:升级“平台”突破诊改数据瓶颈的呼唤

  试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未来之路——综合高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